马来西亚建筑承包商许明松因贫血症状,3月中到雪兰莪州一家私人医院求医。由于病因难以诊断,医院为他安排一系列肠胃、肺部和心脏的专科检测,最终诊断出许明松肠道出血。他住院治疗13天后出院,医药费高达7万令吉(约2万1000新元)。
70岁的许明松告诉《联合早报》,他已多年没住院就医,没想到医药费这么昂贵。“幸好我有医疗保险,否则根本无法负担这笔费用。这次住院已经用完我的年度索赔上限。”
医药费及保险费持续上涨,近期在马来西亚引发关注及热议。去年,马来西亚医疗通胀率飙升至15%,超过全球及亚太地区10%的平均水平。
医药费快速增长直接推高了保险费。一些保险公司已通知客户,预计未来三到四年内,医疗保费将上涨40%至70%。这个趋势引发担忧,许多投保人可能因保费过高而被迫终止医疗保险,使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恶化。
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从2月24日起召开一系列听证会,探讨医疗保险费与私立医院收费上涨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并审查整个医疗保健和保险生态体系。
公账会委员沈志勤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释,医疗费上涨的趋势主要出现在冠病疫情后,因为人们就医的频率增加,每次就诊的费用也大幅提高,两者叠加的效应导致医疗通胀率大幅上升。此外,非传染性疾病增加及人口老龄化,也加剧了医疗费上涨的压力。
不过沈志勤认为,医疗费大幅上涨的关键原因之一,是私立医院为追求利润而提高收费。“许多私人医院近年来加大投资和扩建,他们必须回本,肯定会通过提高收费来填补这些投资。”
私立医院盈利模式引争议
马来西亚医疗体系由公立和私立构成。40多年来,公立医疗系统一直提供低廉的医疗保障,例如政府医院的诊费仅为1令吉,被认为是全球最低的医疗收费之一。不过,公立医疗系统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许多人不得不转向私立医院寻求更及时的治疗。
沈志勤说,私立医院确实填补了公立体系的不足,所以政府过去也同意给予私立医院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过,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监管,私立医院开始追求利润最大化,变成以盈利为主的商业机构。”
马来西亚群议社公共政策研究员林志翰受访时指出,私立医院采取自由市场模式,政府只能管控医院的专业费用,例如医生咨询费及治疗费,其他如疗程和药物费则不受管控。
“医院的医疗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判断。医生可以建议病人做进一步检查,这往往导致过度诊断或过度治疗,进而推高医疗费。”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去年底在国会的医疗费汇报会上揭露,由于私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且不够透明,使用保险付款保证书(Letter of Guarantee)与先付款后索赔(Pay-and-Claim)方式支付的病人,医药费竟相差三至四倍。
沈志勤坦言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他认为,受保人也须承担一定责任,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缴了多年的保费,生病时终于能派上用场,对于医生建议的各种检查照单全收。“这种‘自助餐心态’也是推高医疗费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占医疗费约20%的药物费也是沉重的负担。由于药厂可自行定价,加上私立医院和诊所无须公开药品售价,导致药物价格缺乏透明度。
林志翰指出,许多大型药厂利用专利权垄断市场,甚至在专利期满后,趁仿制药进入市场之际操控价格,打压其他竞争者。“如果政府无法有效管控药物价格和加强监管药品市场的不当竞争,最终受苦的是那些长期依赖药物的病人。”
有20年经验的林姓保险从业员受访时指出,医疗费与保险费相互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不断攀升,保险费上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一些现有的保险基金可能面临资金短缺,许多保险公司开始对现有保单重新定价,并鼓励较年轻的投保人转移到新的保险配套。
为了遏制医疗通胀,国家银行去年9月起,规定新的医疗保险须有共同支付(Co-Payment)。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有助提高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也可减少公众因过度治疗而浪费医疗资源。
政府拟加强监管 遏制医疗通胀
然而,要有效应对医药费和保险费无止境上涨的问题,沈志勤认为政府应进行适度监管。“我们的目标不是打击私立医院,也不是要扼杀市场经济,而是要设立明确的框架,确保医院不能随意定价。”
他透露,政府将建立监管框架,并通过国家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适合不同社会阶层的保险配套,同时鼓励保险公司扩大基础配套的覆盖范围。“当基础配套的投保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保险公司就能够与私立医院讨价还价,促进市场的自我调整机制。”
林志翰则建议政府采取病例诊断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制度,为不同疾病设定标准疗程和收费上限。这将提高医疗费的透明度,对病人和保险行业都有利。
此外,马来西亚历届政府也曾考虑推行全民保险,但由于民众收入偏低,一些人没有缴纳公积金,甚至不在正规经济体系内,因此推行全民保险存在一定难度。
林志翰建议政府设立保健基金,以多渠道筹集医疗资金。
沈志勤强调,民众须意识到医疗费不可能下降,关键是要防止它继续暴涨,并逐步改善整体医疗体系及生态环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因为它影响到每一个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即便如此,我们必须坚持推动改革。”
公账会已举行超过11场听证会,并与医疗及保险行业的所有相关方了解情况,预计在7月以前发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