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团结政府中代表华族的民主行动党以华人为主,虽然在成为多元种族政党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人口结构现实和团结政府的政治制约仍让民行党面临困境。
民行党3月16日举行了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交通部长陆兆福再次当选秘书长,让民行党顺利过渡到他领导的第三代领导层。陆兆福在2022年接替林冠英担任秘书长,意味着民行党开始向后林冠英时代过渡。林冠英的父亲林吉祥已在2022年大党选中退出中委会竞选,并宣布退出政坛。林吉祥在1970年至1999年担任民行党秘书长,是任期最长的秘书长。
民行党4203名全国代表选出2025年至2028年度的30名中委会成员。林冠英排在第26位,勉强入选;他的妹妹林慧英则未能进入中委会。中委会成员过后进行复选,选出一号人物秘书长等党职。
民行党这次权力交接,发生在它面临人口结构和政治挑战之时。它既要捍卫作为华族代表在政府中的地位,又要扩大影响力至其他族群。
尽管党章规定民行党是多元种族政党,但民行党几乎只在华族选民占多数或种族混合的选区竞选,并已成为华社的主导政党。希望联盟赢得2018年大选后,民行党取代国民阵线的马华公会,成为政府中的华族代表。国阵败选后,华族在政府中的分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包括林冠英出任财政部长,成为1974年以来首位担任这个职务的华人。另一名民行党资深领袖刘镇东出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位出任这个职务的华人。
然而,马来西亚华族人口占比逐年下滑,威胁到华族在政府中的代表性,进而影响民行党在政治版图的地位。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马来西亚华族占总人口的23.2%,低于2010年的24.5%。马来西亚统计局预测,这一下降趋势会持续。到2040年,华族将只占马国总人口的两成。
华族人口下降被认为是2020年一些人民公正党国会议员叛变,与土著团结党合作的原因之一。那次的叛变导致希盟政府垮台,并由马来回教徒主导的国民联盟取而代之。由于国盟政府中没有民行党,2020年至2022年间,华族在政府的代表性大幅减少,只有一名来自马华的部长。
2022年大选后,民行党重返政府,恢复了华人在政府的代表性,但这并未结束团结政府内外层出不穷的挑战。团结政府成立不到一年,巫统的前首相依斯迈沙比里称赞主张马来人大团结的“全民共识”(Muafakat Nasional),并将巫统在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州选举一败涂地,归咎于巫统与民行党的合作。
在野的国盟主要成员党伊斯兰党一直在推动马来回教徒政治联盟的复兴。在民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几天,伊党主席哈迪阿旺在脸书帖文中鼓动巫统回归“正道”,暗示巫统与破坏回教和马来人的政党合作。伊党为了减少华族参与政府,甚至建议将首相职务保留给回教徒,以配合回教作为联邦宗教的宪法地位。
民行党为了摆脱“华人政党”的标签,多年来努力履行多元种族政党的承诺。2013年大选,民行党提名马来回教徒再里尔在槟城升旗山国会选区竞选,那是华族选民占多数的民行党安全选区。2022年大选,民行党将雪兰莪万宜和彭亨文冬两个安全的种族混合国会选区,分配给马来回教徒领袖谢瑞詹和雪芙拉。两人在3月党选中成功当选新一届中委。数码部长哥宾星则出任全国主席。他是继已故父亲卡巴星之后,第二位担任民行党全国主席的非华族领袖。卡巴星在2004年至2014年担任民行党全国主席。
民行党2018年尝试在马来选民占多数的选区参选,并成功赢得两个州选区,即雪兰莪的杜顺大州选区和马六甲的彭加兰峇株州选区。2022年大选,民行党继续在华人占多数或混合选区以外的选区拓展,提名马来回教徒候选人竞选柔佛州两个马来回教徒占多数的选区——丰盛港和笨珍,但分别输给国盟和国阵。
希盟与国阵组成团结政府后,作为希盟成员党的民行党已不太可能继续到马来回教徒占多数的选区参选。在2023年雪兰莪州选举中,民行党被迫把杜顺大州选区让给国阵的巫统,以确保与国盟一对一交锋。这非常清楚的表明了,只要希盟与国阵继续合作,民行党的作用将局限于代表华人占多数或混合的选区。
民行党短期内只能依靠巫统和其他盟友,来捍卫它在团结政府中的地位及华人代表性。从长远来看,人口结构的现实将逼近,民行党必须将影响力扩大到华人占多数的选区之外。然而,根据目前希盟和国阵的权力分享安排,民行党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作者阿迪布·扎卡皮里(Adib Zalkapli)是政治顾问公司Viewfinder Global Affairs执行董事,是公共政策顾问,为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应对亚洲国家的政治挑战。原载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4月2日电子刊物Fulcrum,苏俊翔译。
英文原题:Malaysia’s DAP in the Post-Lim Era: Fighting Demographic Re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