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讯)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将于6月24日起落实新条规,规定电商平台上所有商品的标注和说明必须使用马来文。

《南洋商报》报道,马国三个主要电商平台——虾皮(Shopee)、Lazada和TikTok Shop已陆续向卖家发出通知,提醒尽快配合条规,并更新平台上的商品信息内容。

即将生效的《2024年电子贸易交易消费者保护条例》规定,卖家须为线上商品提供马来文标题与说明,品牌名除外。此外,卖家也须公开营业资料,并为指定商品提供认证文件。

根据虾皮发出的通知,卖家须为健康产品、非处方药物、医疗器材及电单车头盔等商品,附上相关政府机构发出的认证文件,确保符合国家健康与安全标准,才可上架销售。

尽管新条例旨在提升消费者信心,以及确保线上商品信息透明,但强制使用马来文的规定引发部分人士担忧。

延伸阅读

马首相依斯迈在联大以马来语发言 希望提高马来文国际地位
马首相依斯迈在联大以马来语发言 希望提高马来文国际地位
马国人爱网购 月均花520元网购
马国人爱网购 月均花520元网购

一些商家担心,此举将增加工作负担,影响商品搜索的精准度,商品翻译也可能导致消费者误解。此外,长期使用英语上架商品的卖家及外国跨境卖家,预计将面临更大挑战。

其中一名卖家在电商群组留言说:“我们并非反对使用马来文,但如果电商平台系统无法正确处理语言逻辑,买卖双方都会感到困惑。”

根据Lazada发出的通告,若卖家未能遵守新规,有关商品将被下架,卖家也将被扣除最多48个违规积分。

此外,违规的卖家也可能因此触犯《1999年消费者保护法令》及被对付。首次违规的个人卖家可被判罚款最高5万令吉(约1万5000新元),或监禁不超过三年,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可被罚款10万令吉,或监禁五年,或两者兼施。

至于企业,初犯可被罚款最高10万令吉,重犯则面对高达20万令吉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