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相安华近期在国际舞台展现外交与领导能力,但国内对他的质疑声浪却日益加剧。受访观察家指出,安华在国内缺乏有效的沟通策略及清晰的政策叙述,导致施政表现与民众期待出现落差。
自2022年上任以来,安华在外交方面表现积极,成为马来西亚历来出访最频密的首相。本月初,他率团在一周内接连访问意大利、法国及巴西,推动对外合作并争取投资。
安华在国外获高规格接待,并因坚定为巴勒斯坦发声而被视为回教世界的重要领袖之一,在国内却面临舆论不满,被批评过于专注“外交秀”,忽视经济与民生需要。
马来西亚政治学者潘永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安华重视外交的背景因素,包括加沙冲突对安华个人情感的影响,使他更投入相关事务。随着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加剧,作为今年的亚细安轮值主席国领导人,安华也希望在区域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安华的外交努力带来了成果,包括为国家争取到数百亿令吉的外资承诺。此外,马来西亚在今年的世界竞争力排名跃升11位,排名第23,是2020年以来的最佳表现。
不过,安华的国际形象及经济数据,未能有效转化为国内政治资本。
在野阵营号召大规模“倒安华集会”
马来西亚民调机构巧思中心(Ilham Centre)执行总监希索慕丁受访指出,民众更关注物价、医疗资源与教育机会等课题。“当这些日常问题未获有效应对,即使安华在国际上表现亮眼,也难以赢得基层支持。”
他进一步说,安华在国内缺乏有效的沟通策略与清晰的政策叙述,导致他被视为与民众脱节。“在马来西亚当前仍脆弱、情绪主导的政治环境里,这类观感容易被反对党操弄,用以削弱公众对团结政府的信心。”
这个星期六(7月26日),在野的国民联盟计划在吉隆坡独立广场举行“倒安华集会”,并号召50万人出席,以抗议安华的施政不力。前首相马哈迪更批评,安华滥权削弱政府机构,加剧民众负担,应引咎下台。
在集会前夕,安华为回应民生压力,于星期三(23日)宣布向全国约2200万人发放一次性现金援助,并承诺调降RON95油价。分析认为,这类短期措施难以真正缓解民众负担,是否能平息民怨仍是未知数。
潘永强指出,安华面临的执政困境,除了与他的个性和能力有关,也受制于结构性包袱。他解释,团结政府为多党联合执政,安华必须在希望联盟、巫统、东马政党、王室及官僚之间妥协,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安华5月支持率仍高于去年底
尽管面对质疑,马来西亚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上月数据显示,截至5月,安华支持率为55%,略高于去年12月的54%,也明显高于2023年11月的50%。执政联盟支持率则从去年6月的40%上升至50%。
默迪卡中心研究经理陈承杰受访时分析,安华在政策上力求兼顾各方,却让一些希盟支持者感到被边缘化,认为政府倾向马来选民,部分马来选民也不满意,导致“两头不到岸”的局面。
陈承杰指出,安华整体民意仍维持正面,但政府近期推行的税务改革使中产阶级和企业面对压力,引发了批评声浪。与此同时,国盟持续借族群和宗教课题发动攻势,不满情绪也可能被媒体放大了。
潘永强认为,安华在外交上活跃未必会削弱团结政府的稳定性,但前提是必须具备战略思维,避免出现判断失误。他警告,若对美国的关系处理不当,尤其在关税谈判中立场过于强硬,恐将冲击马来西亚的出口表现与经贸竞争力。
希索慕丁则认为,安华政府须更有系统地应对国内政治现实,提升沟通质量,加快亲民政策的落实,以实际成效取代空泛言辞,争取在下届大选前重建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