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在回应中明确重申,作为新加坡的华文报,本报通过社论明确地公开谴责最近发生在本地的几起涉及种族歧视的事件,共同捍卫公共空间里得来不易的种族和谐。疫情之下,更多涉及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因此早报在过去一年半里,发表了多达七篇相关社论。

讨论新加坡的种族问题时,基于外国情况所产生的理论和概念,未必尽皆适用于本地,照搬套用未必有助加深理解,反而可能使问题更复杂。

《联合早报》今天(6月15日)在言论版回应本地200多名学者日前致本报的联署公开信,并呼吁读者完整看待本报9日发表的社论《扩展公共空间 促进种族和谐》。

联署学者于本月13日的信函中指出,上述社论“忽视了结构性种族歧视和长期性种族刻板印象的问题”,并指出文中所质疑的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简称CRT),有助“理解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种族歧视问题”。

该篇社论以CRT为例指出一些人将该理论照搬到本地,说明外来思潮的影响。学者们在信中表示,CRT“鼓吹仇视”的说法站不住脚,并认为早报让“实际上涉及种族歧视行为的人,反而变成了受害者”,也“转移了我们深刻讨论新加坡种族歧视问题上的注意力”。

延伸阅读

理性探讨敏感种族课题
理性探讨敏感种族课题

学术界对CRT也有不同解读

早报注意到联署学者以美国CRT框架诠释本地的种族课题,因而批判早报轻忽了本地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然而,学术界对CRT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因此很难如这些学者在联署信中所用的“美国极右派观点”轻易否定学界对CRT的批判。

早报在回应中明确重申,作为新加坡的华文报,本报通过社论明确地公开谴责最近发生在本地的几起涉及种族歧视的事件,共同捍卫公共空间里得来不易的种族和谐。疫情之下,更多涉及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因此早报在过去一年半里,发表了多达七篇相关社论。

回应指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我们真心相信信约所表达的理想,也珍惜得来不易的种族和谐,但并不表示我们就认为种族关系不存在矛盾。本报对维护各族平等,主张族群之间应该相互了解,是一贯的立场,长期阅读本报的社论、新闻报道、特稿、副刊,都可以看到这点。”

早报在回应中再次提醒,在讨论新加坡的种族问题时,应该避免把国外的一些思潮和概念,照搬套用。

“基于外国情况所产生的理论和概念,未必都适用于新加坡,有时候不但不会加深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共识,反而还会让问题复杂化。但我们也清楚并接受,有一些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