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与古筝结下不解之缘,马来族男子跨越种族、文化及语言,弹古筝22年,用华乐乐器奏出各种族名曲,还用古筝弹出古琴音,表演获部长赞扬,后来他更成为全职演奏员,时常到欧洲和中国等地作海外演出。

今年39岁的法伊沙尔(Faizal)受访时说,自己15岁第一次听到古筝演奏时,就对古筝一见钟情。

“那一弦一音,琴声悠扬妙曼,演奏的女子十指纤纤,在琴上来回拨抚,我一时竟听得入了迷。”

对古筝表演念念不忘的他,不久后就从黄页上找到一家有售卖古筝的乐器店,想去买把古筝,却被当时700元的高昂价格给吓退。

直到两年后,他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架古筝,这时却又遇上了语言难题。

“几经波折下,我才找到了一名来自北京的古筝老师教了我一年,其他时候我就靠着听光碟、看乐谱自己慢慢练习研究。”

他透露,自己学会用古筝弹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千王之王》,“我喜欢曲子高昂振奋的曲调,并很快地把曲子弹熟练了。”

后来,他利用古筝来弹奏马来和印度等传统乐曲,有灵感时也即兴创作中东音乐,还会用古筝弹奏古琴曲。在2009年的国庆路演中,他曾以古筝演奏华、印、巫三族的传统乐曲而被媒体报道。

毕业后,他先后尝试当护士、做宗教研究,空闲时间便在湘灵音乐社演奏。

一次演出结束后,法伊沙尔一大早接到电话,原来是部长的秘书打来,表示部长看过他的表演后赞扬有加,未来有机会希望邀请他到活动上表演。

受到鼓励后,法伊沙尔后来更成为了一名全职演奏员,平均每月有三场演出,也曾一度受邀到欧洲、中国等地演出。

“古筝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比起‘马来人弹奏华乐’这个噱头,我希望更多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古筝或者亚洲音乐的魅力,并以这样的音乐文化而骄傲。”

不过自今年3月起,因受疫情影响关系,不少活动暂停,曾担任过护士的他目前从事注射疫苗工作,但他仍定期练习古筝,绝不让技艺生疏。

阴差阳错学二胡 家人送古筝圆梦

求学时买不起古筝,曾阴差阳错学了二胡,直到家人在开斋节为他送上“礼物”,才让他实现愿望。

法伊沙尔说,为了能够接触到的古筝,他在理工学院加入了华乐团,可是碰巧当时学校的华乐团却没有古筝,他阴差阳错学上了二胡。

“起初我因为二胡太难了差点放弃,但最终在校友的鼓励下坚持下去,在家中练习了三四个月,直到家人知道我想学古筝却学上二胡的故事。”

在开斋节那天,苦练了几个月二胡的法伊沙尔在全家人面前演奏了自己的曲子。当曲毕时,他赢得全家人的掌声,家人都夸他拉得不错。

就在这时他的叔叔走过来,告知为了表扬他二胡弹得好,有礼物奖励他。等他到了楼下一看,竟是一架古筝。

当时瘦瘦小小的法伊沙尔兴奋不已,扛着古筝回去四楼住家。

常光顾一乐器店 与老板成忘年交

因古筝成为乐器店的座上宾,与华乐乐器店的老板成忘年交。

当年喜爱古筝却“爱而不得”,法伊沙尔时常光顾乐器店,其中“翁展发”这家乐器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年多前,是湘灵音乐社成员的他意外打听到了“翁展发”的新店地址,并在面簿上找到了店铺的主人翁泽峰(60岁)。

翁泽峰受访说,从那时起,法伊沙尔就时不时来到店内,和自己谈天说地,聊音乐的故事。

“法伊沙尔的血液中就流淌着音乐,我很开心有这样的马来同胞喜欢华乐,每每听他演奏,都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