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颖:两者学习前期难度有不同 特选学校提供必要学习双语环境

字体大小:

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说,为了学好华语,学生也需要在课堂时间之外,在学校和社区继续接触华语,这也就是为什么特选学校除了正式的华文课,也会在周会或其他场合创造使用华文华语的条件,因此这个机制有必要加以保留。

华文华语的学习和英文英语很不一样,前者在前期需要大量识字,同时需要使用的环境,希望一些学生能将双语学得一样好,特选学校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

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昨天(7月24日)在民情联系组和《联合早报》合办的对话会上,就两种语言学习方式的不同,强调特选学校对培养双语双文化国民的重要性。

沈颖说,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只要掌握26个字母就能用它们组词造句,读起来也相对简单;学华语要从大量认字开始,识字率不到位就很难阅读和沟通。

她举例,本地小学生有很多能够看懂英文童书《哈利波特》,但他们掌握的汉字却不足以看懂同一本书的华文版。“以他们的智力,是能够理解这个内容的,他们会觉得英文版本非常有趣,但华文版本却让他们举步维艰。”

沈颖进一步说,英文一开始学习起来相对轻松,而华文先难后易,“想要在课时安排中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要向所有华文老师致敬。”

她说,为了学好华语,学生也需要在课堂时间之外,在学校和社区继续接触华语,这也就是为什么特选学校除了正式的华文课,也会在周会或其他场合创造使用华文华语的条件,因此这个机制有必要加以保留。

保留特选学校非华社偏执 而是因两种语言学习需要

她也向提议废除特选学校的人指出,保留特选学校不是华社的偏执,而是出于两种语言学习需要的不同。“双语双文化对新加坡国民的塑造起着非常根本的作用,这和种族和谐是一样重要的,一个都不能少。”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也说,华社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也看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强大经济需求,对此他非常理解。

他本身从淡米尔语言和文学的学习当中汲取了很大的力量,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从母语承载的文化中找到可以凭借的力量来克服,所以他能理解华人和马来人,对他们自己母语的感受。

资深律师许廷芳认为,构建多元种族社会需要族群间的和谐及了解,但不等于要放弃各自的母语。

他说,母语程度下降是英语优势造成的,这是语文问题,但不管是华人还是印度人,大家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作为根基,对人生起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许廷芳坦言,在特选学校成长的优秀学生确实可能和其他种族的接触不足,但学校可以通过活动和课程深化学生与其他各种族的了解与交流。

昨天通过连线方式出席对话会的有200多人,其中包括特选学校德明政府中学校长刘德荣。他留言发表意见时说,本地不同社群就好像同一片织锦上不同的线,如果每一条线都很脆弱,这个就不可能经久耐用。

“线的多样性只会增加织锦的美感,所以我们各自都要深化优势,才能为更大的目标做出贡献。只要人们多体谅一些,多理解一些,双语制度并不与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目标相抵触,反而是有所增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