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接手粥品摊位至今,邱天发和太太一起努力打拼,虽然每天工作约15个小时,双手也因不时烫伤而“伤痕累累”,但邱天发仍乐在其中,也感谢顾客的支持。

每一碗粥,除了真材实料,还有老板满满的心意。

邱天发(53岁)16岁时就打包行囊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闯荡,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一家港式餐馆当学徒,一切从打杂开始。现已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他说:“我没有学问,只能做吃的。作为学徒,什么都得做,先从切菜开始,之后也学包饺子等等。”

在餐馆厨房工作时,邱天发仔细观察大厨一举一动,在旁“偷师”。他说:“以前称食材和调味料时,没有人用公斤和磅,都是用药材店常见的传统秤……厨师放入材料后,我就在旁自己计算时间。”

1997年,邱天发离开餐馆到食阁打工,主要售卖烧腊。后来,有朋友在大巴窑五巷第75座小贩中心租下摊位卖粥品,他就把手艺传授给朋友。他说:“朋友做了一年多就不做了,我觉得可惜,决定接手,当然,一开始完全没有信心。”

邱天发笑说,他是胆小鬼,幸得到朋友的鼓励,才有信心踏出第一步。“我就试试看,卖粥没有秘诀,就是用心,我们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再来就是要注意火候。”

2014年接手摊位至今,邱天发和太太一起努力打拼,他每天早上9时30分就到摊位准备食材,一直到晚上11时才收摊。虽然每天工作约15个小时,双手也因不时烫伤而“伤痕累累”,但邱天发仍乐在其中,也感谢顾客的支持。

他说:“有回头客就好,已经很满足了。生活最重要是开心,这样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