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惟翔与林家儿在家中厨房研发了27个版本可食用的汤匙,确保汤匙的硬度,在接触食物时不会融化,但又不能硬到弄断牙齿。
冠病疫情期间,不少人选择打包食物或叫外卖。为鼓励食客减少使用即用即丢塑料餐具,梁惟翔(27岁,右)与林家儿(31岁,左)根据压缩饼干的食谱实验和改良,研发出美味又富营养的可食用餐具。
梁惟翔笑说:“我们在家中厨房研发了27个版本,必须确保汤匙具一定硬度,接触食物时才不会融化,但又不能硬到弄断牙齿。”
梁惟翔是在新跃社科大学的创业培训计划下结识林家儿与她的丈夫陈卫綘(30岁,中)。他们之前分别在活动承办公司和跨国企业任职,毫无食品科研相关知识或经验。
他们在去年底创立的Crunch Cutlery,是首个在本地生产和售卖可食用餐具的品牌。这些色彩鲜艳的可食用汤匙,口感类似饼干,制作过程也跟烘焙饼干相似。
目前研发出的六种口味包括蝶豆花荔枝、番茄、草莓和绿茶。梁惟翔说,番茄口味的汤匙可搭配热汤类食品,草莓口味的汤匙则适合冷甜品,如冰淇淋和酸奶。
除了在网上售卖,梁惟翔也与咖啡座和甜品店合作,向食客推广可食用餐具的概念。
他说:“可食用餐具的概念其实不新,但在新加坡还未盛行。许多食客对这类餐具仍感到陌生,如何吸引他们成为回头客是一大挑战。”
同市场上其他可食用餐具相比,梁惟翔希望以味道和营养价值取胜。“我们加入了很多超级食物,例如荞麦、奇亚籽(chia seeds)和亚麻籽(flaxseed)。也有越来越多食客把我们的可食用餐具当作高纤维的健康零食。”
梁惟翔透露,公司目前租用的是共用厨房空间。他计划在今年底设立自己的厂房,在2023年进军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