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管中心目前收藏了约25万件文物,其中不乏破旧受损的物品,需要专人进行修护工作,以确保文物得以展出和传承。

本地多个历史文化博物馆所展出的文物包罗万象,公众在观赏之余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幕后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因此推出新展览,向公众介绍文物保护鲜为人知的人事物。

一支二战时期的破碎牙刷、一件六十多岁的橙色旗袍、一幅19世纪的受损油画以及一张四米长的起皱素描——这四件看似普通的物件其实都是重要文物,承载着我国某个时期的特殊历史和背景。文物保管中心(Heritage Conservation Centre)目前收藏了约25万件文物,其中不乏破旧受损的物品,需要专人进行修护工作,以确保文物得以展出和传承。

通过四件文物介绍文物保护过程

为了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知,文物局推出新展览,名为“文物保护的点滴:一览新加坡国家文物收藏的幕后工作”(The World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Sneak Peeks into Safeguarding Singapore's National Collection),通过四件文物介绍文物保护的过程。

负责纸质文物的高级保护员李秀华(49岁)25年前加入文物保管行业时,本地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甚少。“政府近年大力推广历史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促使现在的历史文化业十分活跃。”

展览策划团队通过观察文物保护员的工作日常,用10个月时间挑选所展出文物并收集保护过程的相关资料,最后以文物运送箱的创意形式呈现展览内容。除此之外,展览还包括互动环节,让公众亲身体验文物保护工作。

其中一件展出文物是一支二战时期的牙刷。牙刷属于一名澳大利亚军士所有,是他和同僚在樟宜战俘监狱里制造和使用的。由于牙刷的手柄原先是碎裂的,保护人员须使用特殊材料小心翼翼地填补并修复,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

另一文物是一件上世纪50年代的橙色印花蕾丝旗袍,是虎标万金油创始人之一胡文豹的女儿胡清河拿督夫人所订制。负责这件旗袍的布料保护员陈川策(38岁)说,他当时非常注重旗袍的历史与剪裁细节,在准备展出时更是费尽心思确保人体模型能够体现出旗袍的版型和美感。

大学时期修读传媒的陈川策一直对服装有浓厚的兴趣,他起初从事服装设计,随后因为热爱历史和文化,在机缘巧合下加入文物保管中心。他随后还到国外深造进修,目前负责布料文物的保管工作。陈川策认为,能够为下一代传承历史文物很有意义和满足感。

在国家图书馆展出至9月底

展览今天(8月26日)开始在国家图书馆地下一层展出至9月底,随后将在全岛的多个图书馆亮相。

政府近年大力推广历史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促使现在的历史文化业十分活跃。 ——物保管中心高级保护员李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