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霖曾经当过五年多的记者,采访法庭和意外新闻的经历,让他发现应该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识。于是,他转换跑道攻读法律,从法学院毕业七年后,他上个月获颁律师执业资格。

跑意外和法庭新闻时看到当中牵扯的法律课题,前记者意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于是决定转换跑道报读法学院,毕业后展开另一番事业,用学到的法律知识贡献社会。

现为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SIMC)副总裁的郑裕霖(40岁),2006年考获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一等荣誉学位后,到《海峡时报》当了五年多的记者。

采访法庭和意外新闻的经历,让他发现应该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识。

他回忆说,罗马尼亚前公使约内斯库(Silviu Ionescu)2009年在新加坡开车撞死人后逃离我国,那时他在采访法律专家时,才对外交豁免权(diplomatic immunity)有较好的概念。

“新闻业是我的初恋,但我向来对法律也很感兴趣。如果有法律知识,就能让我解答像外交豁免权这类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角色服务社会。”

2011年,他决定转换跑道,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三年后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他随后加入司法服务,先后担任最高法院的法律秘书和律政部的政策顾问,参与调解架构的发展,包括去年9月生效的《新加坡调解公约》。

去年初,他借调到专门处理跨界纠纷的国际调解中心。除了利用全面综合的技能和经历,为越来越多的跨国案例进行调解,他也协助提升通过调解和平解决纠纷的文化。

法学院毕业七年后,郑裕霖决定考取律师执业资格,上个月获颁执业资格。他鼓励打算转换跑道的人,必须具前瞻性。“一旦平衡利弊,即使前路变得艰难,也不要回头看,永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