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独处抽离情绪

潘思宏说,自己有幸在一个人情温暖的部门工作,同事之间经常分享工作上的故事与感受,互相扶持,向彼此学习。(陈笃生医院提供)
潘思宏说,自己有幸在一个人情温暖的部门工作,同事之间经常分享工作上的故事与感受,互相扶持,向彼此学习。(陈笃生医院提供)

字体大小:

潘思宏医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无法拯救每一个人。如果因为一个人而崩溃,那就无法照顾其他人。虽然听起来有点无情,但我们必须割舍情绪,不让它影响工作。”

从事危重症科的医生要比其他同僚更常面对病患离世,专攻这个医学领域的潘思宏医生(41岁)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早已懂得如何抽离情绪,专业地履行职责。

自从冠病疫情暴发后,这名也受过呼吸系统专科训练的陈笃生医院顾问医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传染病加护病房治疗生命垂危的冠病病患。除了要面对生离死别,还得时刻提防感染病毒。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们无法拯救每一个人。如果因为一个人而崩溃,那就无法照顾其他人。虽然听起来有点无情,但我们必须割舍情绪,不让它影响工作。”

潘思宏说,自己有幸在一个人情温暖的部门工作,同事之间经常分享工作上的故事与感受,互相扶持,向彼此学习。他说,拥有一个支持自己的环境,以及适时地独处,是维持情绪稳定的要素。

后辈敬业态度感欣慰

“我们有时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变得麻木不仁,但有些瞬间总会提醒你,你还是人。那种感觉难以言喻,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

潘思宏也是国立健保集团呼吸系统科实习医生培训计划主任,在疫情期间特别关注实习医生受训期间的状态。后辈面对病毒的勇气,反而给这位前辈打了一剂强心针。

“我领导的实习医生多数时间都在加护病房工作,看到他们毫不犹豫地穿上个人保护装备走进病房里照顾病人,真的令人欣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