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阿嫲离家后失踪,家人报警不到三个小时,拥有识别功能的警方电眼就筛选出与阿嫲穿着类似的老人家,让警员从东北部的茫茫人海中找到她。除了辨别失踪人士的穿着,就连戴着口罩的嫌犯,警方电眼也不会“看漏”,有效遏制了罪案的发生。
《联合晚报》报道,我国目前有超过9万台警方电眼(Police Cameras,简称PolCams),至今协助警方侦破超过5000起案件,警方上周(7日)就通过真实案件,向媒体展示了警方电眼的效力。
去年4月,一名失智阿嫲在中午时分离开东北部的住家后不见踪影,阿嫲的女儿当晚10时50分报警通报了母亲失踪。
阿嫲住家组屋电梯口的警方电眼拍下她出走的画面,满头银发的阿嫲身穿印有粉红图案的白色上衣、紫色裤子和拖鞋。电眼系统记录阿嫲的穿着,并分析其他警方电眼画面,筛选与阿嫲穿着类似的老人家。
午夜12时40分许,视频分析系统在东部组屋的警方电眼画面中“认出”阿嫲。阿嫲在凌晨1时25分被警员寻获,在警方接到通报的三个小时内,安全地回到家人的身边。
勿洛警署高级调查员陈琬婷警长说:“全岛各处安装更多警方电眼,警方的监控范围随之扩大,查案人员更容易掌握案件相关人士的所在地,对调查工作很有帮助。”
警方电眼的科技也不断更新,捕捉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尽管在人人戴口罩的疫情时代,还是维持一定的识别能力。
警方行动局助理局长黄建荣副助理警察总监说,实里基路去年三月有人打群架,警方通过电眼实时监控涉案青年的举动及他们的穿着。
青年见警员到场后,纷纷躲入人群中,但都当场迅速被认出及逮捕。“过去警员需向目击者了解嫌犯的外貌特征,但警方电眼能在警员抵达前,就记下嫌犯的身份。”
电眼起威慑作用 4类罪案显著减
自警方电眼计划推出以来,破门行窃、导致财物受损的非法放贷骚扰、车内财物失窃和汽车偷窃等案件显著减少。
警方2012年推出电眼计划,首波计划在2016年6月完成,因此2015年的罪案数据被广泛使用来做为对比数据。
比较2015年与2020年的数据显示,四种罪案有显著下降的趋势,警方归功于电眼起的威慑作用。
其中,汽车偷窃案从251起跌至45起,锐减82.1%;导致财物受损的非法放贷骚扰案从1745起减至561起,减少67.9%;车内财物失窃案从690起减至239起,下降65.4%;组屋区破门行窃案则从74起减至32起,减少56.8%。
警方将继续在熟食中心、商业与娱乐区域,及新建的组屋等地安装电眼,预计在2030年前于全岛设置超过20万台警方电眼。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1年10月10日的《联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