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凌之 报道

lulz@sph.com.sg

严义正还在华侨中学读书时,曾经帮助担任心理医生的家人接触患有强迫症的学生。从那时起,他开始对精神健康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为曾经接触过强迫症患者的经历,20岁的国民服役军人严义正通过组织志愿团体,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严义正还在华侨中学(高中部)读书时,曾经帮助担任心理医生的家人接触患有强迫症的学生。从那时起,他开始对精神健康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系的准新生受访时分享,“起初觉得他们有些古怪,一番了解后才发现他们其实心地很好,却受强迫症折磨,甚至被迫停学,或是拖了10年才求助。我就想,如果有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些问题,就能及早求助”。

他于是与四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2018年发起志愿团体Mental Health Collective SG,关注本地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五人团队如今壮大到30多人,还在今年花了九个月的时间筹备有关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会议。

严义正认为,新一代青少年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度更高,也更敢于与朋友公开讨论。“但另一个现实是,冠病疫情导致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让许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加重,求助个案也增加很多。”

他进一步解释,一系列防疫措施导致学校的实体课程辅助活动(CCA)停摆,学生既无法挥洒汗水,也不能与他人建立友情,而是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业上,考试压力倍增。

“没有CCA,一些学生更早下课回家,又产生家中的矛盾。这样下来,一代人的精神健康长远会受到影响。”

从本月11日起至明年3月,首届名为“The Next Step For Us”的会议将通过工作坊、讲座、讨论会和艺术展览等形式,邀请政府部门、精神健康团体、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一同对话。严义正希望借助这项会议推动各方合作,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记者结束访问前问严义正:作为年轻人,最想对“大人们”说什么?

他认真想了想说:“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家长,我想知道你也在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