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真瑱和吴惠莲之前当中学教师时,常常结伴购买材料和工具,在住家客厅举办工作坊,或在市集摆摊售卖手工艺品。13年前,她们决定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合资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纺织工坊。
走进位于如切坊的“手意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织布机和纺车,架子上摆放着由本地工匠制作的手染纱线。
当艺坊创办人许真瑱(图左,39岁)和吴惠莲(右,44岁)熟练地示范编织技巧时,你或许很难想象她们原是中学教师,教的科目不是美术,而是数学和化学。
这得益于二人自小的耳濡目染。许真瑱的祖父擅于编织渔网,母亲则是裁缝师;吴惠莲则五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钩织,为洋娃娃设计衣服。
志趣相投的两人成为同事后,常常结伴购买材料和工具,在住家客厅举办工作坊,或在市集摆摊售卖手工艺品。
13年前,她们决定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合资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纺织工坊。
许真瑱说:“我们希望让顾客在购买材料和工具前,先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手工艺再做决定,因为他们家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两人也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和进度,提供一对一的工作坊,如指导一名新手爸爸制作背婴儿用的背巾。
不过,比起非固定性质的课程,全职经营一门生意对两人来说并非易事。
吴惠莲说:“我们之前都在教育界服务,在营运和行销方面没什么背景或人脉。我们也不算时髦,若要跟上社交媒体的流行趋势,得比别人多下一番苦工。”
放弃全职教师的稳定收入,踏上充满未知的创业之路,亲友都对她们的决定有所保留,但身为前教育工作者,两人对“成功”的定义自有一番体会。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成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能力回馈和造福社会。创业后,我们更确信不应该以别人对成功的定义来衡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