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半前起,陈淋容出门都会“全副武装”,自备容器。她希望给三名孩子树立好榜样。
上超市买菜时索取塑料袋、使用即用即丢容器打包食物,这些举动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再熟悉不过。这曾经也是陈淋容的生活日常,直到两三年前她看到一个关于微塑料垃圾的广告后,才开始反思多年来的习惯是否正确。
陈淋容(36岁,家庭主妇)受访时说,自小见长辈都是塑料袋、容器用了就丢,所以她也不觉得那么做有什么不妥,反正东西扔掉了眼不见为净。
近年来全球的环保意识逐渐抬头,陈淋容也接触到一些信息,例如网上广为流传海龟鼻子插吸管的视频。有一次,她在巴士站看到广告板,说的是因为垃圾污染环境,人们可能因此间接吃下大量微塑料。
她说:“那时就觉得谁愿意吃下那么多塑料,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健康问题。”
大概从两年半前起,陈淋容出门都会“全副武装”,自备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吸管、装食物的袋子等。
育有三名孩子的陈淋容说:“希望能给小孩树立好榜样,不想让他们觉得塑料袋用了就丢是OK的。我想让他们知道用不到的东西,就要学会拒绝,还有出门时习惯自备袋子和容器。”
她分享说,现在到超市购物,7岁的女儿会直接告诉收银员“妈妈不要塑料袋”,女儿喝饮料时也会主动向她要可重复使用的吸管。
除了孩子,她也对父母“洗脑”,用父母能接受的理由如自备容器打包可以省钱,说服他们改变习惯。
陈淋容两年前还开设了Instagram账号,分享她日常生活中自己带容器购买食物的经验,想让更多人知道这绝非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