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云舟 报道
yznam@sph.com.sg
邢慧君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行业。2014年还在念大学时,她和一组同学通过社区活动结识本地杂技团Bornfire,并与杂技团成员合作,为他们设计分享杂耍艺术的活动空间,也因此爱上杂耍艺术。
与杂技团的一次邂逅,让邢慧君(30岁)与杂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邢慧君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行业。2014年还在念大学时,她和一组同学通过社区活动结识本地杂技团Bornfire,并与杂技团成员合作,为他们设计分享杂耍艺术的活动空间。
“我以前从不知道本地还有这样免费参加的兴趣小组,更不知道还有杂耍艺术。在出席介绍会后,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频密。他们在角落里有个装满杂耍道具的大箱子,可以任意试玩。好奇心驱使我不断回去尝试所有的新道具。我就像个踏进糖果店的小孩。”
邢慧君在杂耍方面没有任何经验。但她在杂技团认识了其他杂耍表演艺人,并向他们学习龙棍、抛棍、扯铃等技艺。
“较难掌握的是倒立平衡、翻跟斗和大铁环。这些技术需要很好的身体和空间意识,身手也要矫捷。而且我起步晚,动作方面也缺乏经验。”
邢慧君甚至曾怀疑,自己能不能把杂技练好。为了提高训练成效,她为自己制定了平日晚间的训练时间表,到了周末就把时间用在更长、较具探索性质的训练上。为了训练,有时得牺牲和亲友在一起的时间,但她说,时间吃紧也鞭策她好好利用在训练场地的每分每秒。
邢慧君目前已参与约10场Bornfire的演出。除了表演,她也负责过编排、物流、前台协调、演员协调等工作。她说,筹备演出虽然也有压力,但能让她暂时从工作上的烦恼抽离。
制作一台戏给了她不用在意他人眼光就能说故事和表达情感的舞台,在杂技团的日子也让她见识到如何通过杂耍,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搭建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