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再过几小时即将结束,zaobao.sg为你整理10张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新闻照片,带你回顾新加坡这一年里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1. 丹戎巴葛恐怖车祸

车祸现场可见宝马车身被严重烧毁,第37号店屋也被殃及陷入火海。(陈斌勤摄于2021年2月13日)
车祸现场可见宝马车身被严重烧毁,第37号店屋也被殃及陷入火海。(陈斌勤摄于2021年2月13日)

2021年开年不顺,大年初二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丹戎巴葛恐怖车祸。一辆白色宝马跑车超速驾驶,疑失控撞入丹戎巴葛路店屋后起火狂烧,导致车上五人困车内活活烧死。26岁前空姐歌手胡秀惠为救车上的未婚夫,不惜冲入火海,结果全身80%烧伤,命悬一线。她住院10天后苏醒,并从加护病房转入重护病房继续接受治疗,经历32次手术后于6月出院。

车祸虽夺走挚爱,2022年也得进行更多重建手术,胡秀惠人前坚强、乐观示人,近期已重新出发拓展新生意,在社交媒体平台售卖鲍鱼新年礼包。

2. 抗疫之路一波三折

政府在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禁止堂食,麦士威熟食中心的餐桌椅都用网罩住,以阻止人们坐下。(曾坤顺摄于2021年6月10日)
政府在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禁止堂食,麦士威熟食中心的餐桌椅都用网罩住,以阻止人们坐下。(曾坤顺摄于2021年6月10日)

德尔塔冠病变种毒株的威胁和多个大型感染群的暴发打乱我国的解封步伐。先是在5月收紧防疫措施,从解封第三阶段回到解封第二阶段,又从解封第二阶段回到不准堂食的“加紧版”解封第二阶段;6月放宽至高警戒解封第三阶段允许堂食,但又在7月因KTV夜店感染群和裕廊渔港感染群而重回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禁止堂食……2021年好几轮反复收紧放宽防疫措施,令不少国人陷入“抗疫疲劳”,也重创许多业者的生计。

3. 令人哀伤省思的立化命案

命案发生后,校方先让学生待在教室确保安全,直到下午1时50分左右才陆续放学生离开。(蔡家增摄于2021年7月19日)
命案发生后,校方先让学生待在教室确保安全,直到下午1时50分左右才陆续放学生离开。(蔡家增摄于2021年7月19日)

立化中学2021年7月19日发生命案,轰动全国。一名16岁男学生涉嫌用斧头在校园内的厕所,劈死与他不相识的13岁学弟。这相信是本地第一次发生涉及学生之间的校园命案。后续调查显示,这名16岁男生曾是心理卫生学院病患,两年前曾企图自杀。案件引发全国上下对校园安全、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本地师生压力等课题的反思。

教育部长陈振声事后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时表示,孩子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对多重压力,冠病疫情可能加剧他们的焦虑,学校今后将加强支援网络,增添有辅导专长的人员,协助学生建立心理韧性。但他也强调,这不能单靠学校,社会各方应全力营造温馨包容的大环境,让需要精神辅导的人安心求助。

4. 迎来首个大熊猫宝宝“叻叻”

图为“叻叻”82天大的时候贴在母亲嘉嘉的脸上戏耍,享受着令人暖心的母子时光。(摄于11月3日/万态保育集团提供)
图为“叻叻”82天大的时候贴在母亲嘉嘉的脸上戏耍,享受着令人暖心的母子时光。(摄于11月3日/万态保育集团提供)

2021年8月开始,本地陆续传出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其中包括我国8月14日(农历七月七日,七夕“东方情人节”)迎来首个大熊猫宝宝。凯凯和嘉嘉经过七年的尝试,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终于升级做爸妈。大熊猫宝宝12月29日刚满138天,重约9.62公斤。

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2月29日以视讯连线方式召开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时,揭晓大熊猫宝宝取名为“叻叻”。“叻”源自石叻坡这个新加坡的旧称。石叻坡音译自马来语“selat”,意思是海峡,意指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叻”也与“乐”同音,寓意快乐。“叻叻”自12月30日起已开始会客,公众如今可到河川生态园一睹它的萌样。

5. 客工时隔一年半重返社区

本地客工时隔一年多在客工重返社区试点计划下,再次踏入印度庙参拜。 (蔡家增摄于2021年9月15日)
本地客工时隔一年多在客工重返社区试点计划下,再次踏入印度庙参拜。 (蔡家增摄于2021年9月15日)

客工宿舍疫情大暴发的一年多后,人力部2021年9月15日启动了客工重返社区试点计划,首个月每周让500名客工分三天六个时段,前往小印度的指定范围自由活动,为逐步放宽对本地客工的行动限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客工允许活动的范围涵盖多个受欢迎的地点,包括竹脚中心(Tekka Centre)、维拉玛卡里雅曼印度庙(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安古利亚回教堂(Masjid Angullia)、慕斯达法商场(Mustafa),以及位于仑布路(Lembu Road)的孟加拉广场(Bangla Square)。自10月30日起,计划已扩大至每周可有3000名已接种疫苗客工前往小印度或芽笼士乃,活动时间延长至八小时。

6. 辣玉莎国会撒谎引爆工人党危机

前工人党议员辣玉莎11月1日在国会承认自己撒谎。(gov.sg视频截图)
前工人党议员辣玉莎11月1日在国会承认自己撒谎。(gov.sg视频截图)

一个谎言扯出了工人党20年来的最大政治危机,演变为近年最令人咋舌的政治大戏。原来的盛港集选区工人党议员辣玉莎,2021年8月3日在国会辩论赋权女性的休会动议时称,自己三年前曾陪同一名25岁的性侵受害人到警局报案,受害女子那时哭着出来,指警员评论她的穿着说她曾喝酒。

后来国会10月复会时,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多次追问她详情以侦查此事,但遭到辣玉莎拒绝。最终,她在11月1日的国会承认自己早前撒谎,事件随后交由国会特权委员会处理。

不过事情却在调查启动后发生了反转。原来毕丹星、林瑞莲与费沙三名工人党领导,早在辣玉莎捏造事实的约一周后就已知道实情,却在她接二连三说谎时知情不报。国会特权委员会听证会程序启动后,辣玉莎指控包括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在内的党领导层建议她把谎言“带进坟墓”、隐瞒到底。毕丹星在供证时则辩称自己10月3日有明确告诉辣玉莎要对这件事情“负责和做主”。

如今毕丹星、林瑞莲、费沙,以及盛港区议员林志蔚已陆续供证,辣玉莎和党领导双方各执一词。真相到底是什么?工人党领导层能否全身而退?国人静候特委会的调查结果。

7. 新马VTL开通 两地亲人喜重逢

2021年11月29日新马VTL首趟开往马来西亚新山的星运旅游巴士,与首趟开过来新加坡的汉达英达巴士在新柔长堤“相会”。(何炳耀摄)
2021年11月29日新马VTL首趟开往马来西亚新山的星运旅游巴士,与首趟开过来新加坡的汉达英达巴士在新柔长堤“相会”。(何炳耀摄)

疫情的冲击让从前车流不息的新柔长堤反常地静了下来。两地游子被迫适应回家不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在盼望许久后,新马陆路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简称VTL)终于在2021年11月29日开通,迈出了两国恢复居民交通往来的重要一步。很多亲人在分隔两地接近两年后,得以越过长堤与家人团聚。

8. 新加坡报业迈入新纪元

工作人员于2021年12月19日将报业中心大厅原本张挂的“SPH”标志,改为“SPH Media”,象征新报业媒体信托(SPH Media Trust)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邝启聪摄)
工作人员于2021年12月19日将报业中心大厅原本张挂的“SPH”标志,改为“SPH Media”,象征新报业媒体信托(SPH Media Trust)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邝启聪摄)

2021年注定成为新加坡报业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

原本出版新加坡四大语文报章的新加坡报业控股,2021年5月宣布把媒体业务剥离出来,在12月1日这天转入“新报业媒体信托”(SPH Media Trust),以担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简称CLG)的模式,继续为读者和各平台受众提供信息。新报业媒体信托今后自成一个独立的非营利单位,通过从公共、私人或慈善领域获得的资金来支持经营。

另外,1983年3月16日创刊的《联合晚报》在陪伴读者38年后,于12月25日停刊,从12月26日起和《新明日报》合并,以《新明日报》的刊号继续反映民生,提供最即时的新闻和生活资讯。

本地的报业媒体人经历过新加坡报业的荣景,也直接体验到互联网科技与商业模式冲击下越走越坎坷的道路。但就如《联合早报》12月1日致读者信所写:“我们也准备好做出改变,迎难而上。在任何挑战下,总有新闻人不畏艰难,不放弃努力,因为我们心里很清楚,理想总是一个未竟的使命。”

9. 骆建佑书写新加坡羽坛最辉煌一页

骆建佑在世锦赛决赛击败印度名将斯里坎特·基达姆比的那一刻,激动得挥舞双拳,怒吼庆祝。(Badmintonphoto提供)
骆建佑在世锦赛决赛击败印度名将斯里坎特·基达姆比的那一刻,激动得挥舞双拳,怒吼庆祝。(Badmintonphoto提供)

我国羽毛球头号男单骆建佑,在2021年12月19日结束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力克印度名将斯里坎特·基达姆比(Srikanth Kidambi),为新加坡夺得史上首个羽毛球世界锦标赛冠军,写下了新加坡羽毛球运动至今最为辉煌的一页。

骆建佑一路挑落奥运冠军、头号种子安赛龙和三号种子安东森两大丹麦名将进入世锦赛决赛。作为一位世界排名仅22位的非种子选手,他的表现令世界惊叹,也激励更多本地体育选手效仿他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10. 五岁至11岁儿童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启动

为五岁至11岁孩童注射疫苗,是提高我国抗疫韧性的重要一步。(唐家鸿摄于2021年12月27日)
为五岁至11岁孩童注射疫苗,是提高我国抗疫韧性的重要一步。(唐家鸿摄于2021年12月27日)

首批七个儿童疫苗接种中心2021年12月27日正式投入运作,3300名2022年就读小四至小六的学生在首日接种了第一剂疫苗。随着其余八个儿童接种中心在2022年1月投入运作,当局将逐步开放更多接种名额,让2022年在教育部小学和回教学校就读小一至小三的学生从1月5日起注册接种。其他五岁至八岁孩童可从1月6日起,通过全国预约系统注册接种。接种中心也将逐步扩大运作,每天接受更多接种预约。

5岁至11岁孩童是目前最大的未接种群体,有超过30万人。为这一群体完成接种,是提高我国抗疫韧性,学校和学前教育中心安全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