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向往成为飞行员的郑诗翰,报读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宇航电子工程文凭课程后,以为能离梦想近一点,无奈事与愿违。不过,他没有气馁,通过做义工发现自己对教学的热忱。
郑诗翰(20岁)是今年新加坡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之一,获颁李光耀奖。在理工院的第一年,他兴致勃勃地报名加入新加坡少年飞行俱乐部,希望考取私人飞机师执照,但却没被录取,无法实现梦想。
尽管如次,他没有沮丧,重新找寻未来志向。“我相信当一扇门关闭时,总会有另一扇门为你而开。我也告诉自己要保持开放态度,尽所能完成每个任务,把握每个机会。”
新加坡理工学院宇航电子工程文凭的优秀毕业生郑诗翰(左)通过做义工,找到对教学的热忱,希望成为教师。修读电视与数码媒介创意写作文凭课程的刘伟聪(右)向往投身新闻业,通过新闻制作,反映社会问题。(张荣摄)
今年共有逾6087名学生和完成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的学员从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学院会从今年起,扩大选修课程框架的范围。(张荣摄)
字体大小:
从小向往成为飞行员的郑诗翰,报读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宇航电子工程文凭课程后,以为能离梦想近一点,无奈事与愿违。不过,他没有气馁,通过做义工发现自己对教学的热忱。
郑诗翰(20岁)是今年新加坡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之一,获颁李光耀奖。在理工院的第一年,他兴致勃勃地报名加入新加坡少年飞行俱乐部,希望考取私人飞机师执照,但却没被录取,无法实现梦想。
尽管如次,他没有沮丧,重新找寻未来志向。“我相信当一扇门关闭时,总会有另一扇门为你而开。我也告诉自己要保持开放态度,尽所能完成每个任务,把握每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