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加坡视角》分享会 许通美:美国道德课题掀起文化纷争 在我国也会发生

 我国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左)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高级研究员达尔吉星(右),昨天出席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新加坡视角下的美国》书籍分享会。这场超过两小时的分享会,由《海峡时报》国际版主编巴加什里(中)主持。(特约陈福洲摄)
 我国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左)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高级研究员达尔吉星(右),昨天出席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新加坡视角下的美国》书籍分享会。这场超过两小时的分享会,由《海峡时报》国际版主编巴加什里(中)主持。(特约陈福洲摄)

字体大小:

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态如今严重两极化,我国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认为,这类针对堕胎,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群体等道德课题而掀起的文化纷争,新加坡也不能幸免。

许通美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高级研究员达尔吉星(Daljit Singh),昨天出席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美国:新加坡视角》(America: A Singapore Perspective)书籍分享会。

许通美曾在1984年至1990年期间担任新加坡驻美国大使。他在接受分享会主持、《海峡时报》国际版主编巴加什里(Bhagyashree Garekar)提问时形容,美国政治现处于一种千疮百孔的状态,并以过往经验为例指出,他当年在美国长居时,曾邀请民主共和两党到家做客,双方见面时没有针锋相对,而且还相处得不错。

“每当我妻子在家招待朋友时,会邀请民主共和两党的友人。他们很乐意出席,因为彼此都是朋友。无奈,这和乐融融的场面已不再出现,他们现在都把对方视为敌人。”

除了政治上的分裂加剧,许通美也观察到美国社会陷入了激烈的文化战争。他指出,堕胎、同性恋、枪支等议题,一直都被美国人争论不休,包括前不久的堕胎权争议。“有很多人支持和维护堕胎权,但也有不少人反对,认为胎儿有生存的权利。”

许通美认为,无论这最终如何演变,肯定会进一步加剧当地社会文化和认知的鸿沟。他说:“我们以为已经尘埃落定的政策,未来未必还是如此,就像美国的堕胎法。新加坡也有可能更为分化。”

5月初,美国最高法院外泄文件显示,最高法院内部表决支持推翻确定堕胎在美国为合法的条例。消息一出震惊全美,支持和反对堕胎的群体立即在最高法院外聚集抗议和声援。

达尔吉星也说,如今美国媒体例如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或者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都被意识形态左右,在这背景下,人们所接收的信息角度不同,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彼此想法有严重出入。

不过,达尔吉星和许通美都对美国的前途感到乐观。许通美说,从个人角度而言,他相信美国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况好,但“这不是基于什么理论所作出的推断,仅仅出自于我乐观的天性”。

达尔吉星则相信,美国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不是中国。但他认为,这前提是美国政治以及内部社会分化不会加剧,以致孤立主义进一步抬头。

去年12月推出的《《美国:新加坡视角》》,由许通美和研究东南亚区域地缘政治与安全局势的达尔吉星联合编辑,书籍也收录了外交部巡回大使王景荣、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等27名外交官、学者和《海峡时报》记者撰写的文章,内容涵盖美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国防和文化等领域。

这场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16楼观景阁举行,出席者有超过200名公众,包括亲自到场的60多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