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捐血?得奖献血者告诉你!

字体大小:

受疫情影响,本地2021年的捐血人数是这五年来最低的;而捐血群众中,尤以青年与女性捐血者为数最少。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新加坡红十字会与卫生科学局配合这个日子举行仪式,表扬本地1834名冠军献血者与25个流动献血主办方,感谢他们对2021年全国捐血计划的宝贵贡献。

这次的荣耀奖(Champions of Champions)有38名得主,当中的徐玉珍(房地产经纪)已连续捐血44年,共捐出130袋血。

她也是今年新加坡红十字会荣耀奖唯一的女献血者。

徐玉珍受访时透露,女捐血者向来为数甚少,而她的坚持,是因为家族的传统。

徐玉珍说:“父亲常告诉我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有能力挽救他人的生命,就要尽力而为。我的九个兄弟姐妹都有捐血的习惯。”

44年不曾间断的捐血历程中,徐玉珍试着邀约更多女性来捐献。她说:“我尝试向同事们介绍,她们总是说我自己的血都不够用,我来月经感觉要晕倒了,所以真的很难劝女性来捐血。”

“而且很多女性想保持苗条的身材,所以她们会吃得很少又吃得不健康,所以这是个恶性循环,你的血细胞指数自然会很低,无法捐血。”

另一名得奖者是新跃社科大学(SUSS)学生廖永盛(23岁,市场营销系一年级),他是今年新加坡红十字会捐血铜奖得主,也是其中一名最年轻的得奖者。他七年来捐献了29袋血。

廖永盛说:“我小时候,妈妈常进出医院动手术,常常都会需要输血。这让我在14、15岁时就想捐血救人。但是最低捐血年龄是16岁,所以我16岁生日那星期就自己去捐。”

不但如此,廖永盛还极力号召同学、朋友去捐血。他说:“我在中学,到理工学院、大学念书,甚至当兵,都会很努力地叫他们一起来捐血,差不多找了20多人来捐。”其中有两名朋友也和廖永盛一样,变成了长期捐血者。

他说:“我自己是觉得捐血有一种很大的充实感,因为我花那一点点时间就可以做到挺大的贡献,因为一袋血可以救三个人。”

根据卫生科学局的数据显示,十年前捐血者当中差不多有33%都是16到25岁的青年,可是这个数字到了2021年仅剩20%。

身为长期的青年捐血者,廖永盛说:“青年捐血者人数每年都在减少,新加坡人口老化是其中一个原因,老人不可以捐,所以年轻人更需要尽责,应该过来捐血。”

这两年因疫情起伏不定的缘故,公众减少外出,也不那么主动前去捐血。

除此之外,国家血库不允许人们成群去捐血,海外归国的人也要等七天后才能捐血。而冠病患者确诊后更要等28天才能再次捐血。种种因素导致去年捐血人数相较往年,大幅度减少。

受疫情影响,本地2021年的捐血人数是近年最低(制图/洪惠贞)

卫生科学局按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出,2018年本地公民与永久居民捐血者比率为1.84%,2019年为1.87%,2020年是1.78%。去年的数据是近年最低的,近400万本地公民与永久居民当中,只有1.73%捐血者。

而捐血者当中,相较男性,女性略少,只占39%。跟首次捐血者和定期捐血者相比,青年捐血者只有20%。

捐血群众中,尤以青年与女性捐血者为数最少。(制图/洪惠贞)

新加坡红十字会将走进社区和校园,举办宣导教育活动,与大众分享献血知识,鼓励更多人定期献血。在本地,16岁至60岁的人都可以献血。

红十字会也在手机页面新推出手机游戏(Iron—Rich food dash),用游戏介绍高铁质食物,让公众了解,哪些食物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铁质。同时,今年也开放让公众参与压力球的设计,未来去捐血的人都能领到新设计的压力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