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今年2月底的奥密克戎疫情,让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海运中心上海在3月底按下“暂停键”,不仅为上海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也干扰了全球供应链。上海的经验是中国多地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除了上海,中国多地其实都实施不同程度的封控。
货源短缺、生产延误、材料及运输成本剧增,一环扣一环,考验着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新加坡企业,它们必须克服成本增加、流动资金和生意减少等困难。
本期《实况报道》采访多家本地企业,了解它们如何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尽可能将中国封控的影响降到最低。
始于今年2月底的奥密克戎疫情,让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海运中心上海在3月底按下“暂停键”,不仅为上海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也干扰了全球供应链。上海的经验是中国多地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除了上海,中国多地其实都实施不同程度的封控。
货源短缺、生产延误、材料及运输成本剧增,一环扣一环,考验着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新加坡企业,它们必须克服成本增加、流动资金和生意减少等困难。
本期《实况报道》采访多家本地企业,了解它们如何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尽可能将中国封控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