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义工充实退休生活

吴亿珠退休后在黄廷方综合医院当义工,也定期到裕华区的爱心服务中心,为低收入居民和年长者提供友伴服务。(受访者提供)
吴亿珠退休后在黄廷方综合医院当义工,也定期到裕华区的爱心服务中心,为低收入居民和年长者提供友伴服务。(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吴亿珠是在2013年成为义工,当时女儿在黄廷方综合医院当实习生,帮忙筹办路演活动。“我去参观路演时看到医院在招募义工,觉得好奇就报名了。”

61岁的退休会计吴亿珠在医院协助病患登记,充当年长病患和医生之间的翻译,不仅充实了退休后的生活,还学习到不少医药知识。

冠病疫情暴发前,吴亿珠每周五天参与八项义工活动,到病房教病患做手工、帮忙送早餐,还陪他们唱卡拉OK。

疫情期间义工活动骤减,现在她只是每周一次到医院门诊诊所,担任两小时医疗服务协调员(Patient Navigator),协助病患登记,为他们测量身高和体重。

或许因年龄相仿,一些年长病患的担忧引起吴亿珠的共鸣。

“有一名病患觉得没必要检测,坚持要取消预约,一问之下才发现原来他是担心费用昂贵,不想加重孩子的经济负担。我劝他跟孩子商量,若有经济困难,可向医疗社工求助。”

除了黄廷方综合医院,吴亿珠也定期到裕华区的爱心服务中心,为低收入居民和年长者提供友伴(befriending)服务。她说,一些独居老人患有失智症,义工必须确保屋里的灯泡和门铃操作正常。

“灯泡坏了,夜里一片漆黑,老人家可能不小心绊倒。门铃坏了,义工送食物上门,他们也不会应门。”

吴亿珠说,起初她对做家访有些抗拒,踏进陌生人的家让她觉得不安全又不自在,后来在其他义工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两三人一组做家访。

“我发现居民们其实很欢迎义工跟他们聊天,甚至期待每月两次的探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