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相互指出对方所提政策的短处,也是民主过程的一部分。但在这过程中,更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道德高地建立在对事情的片面陈述上,否则不只无益自己的主张,还会使多年努力完善的扶弱制度受到不当的抨击。
通货膨胀、食物供应受阻、围绕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的顾虑,下半年的第一场国会,要辩论的法案虽然不多,但议员在口头询问时间提出的民生课题却排得不能再满。
全球通胀等现象推高本地物价,过去几个月消费者明显感受到手头越来越紧。政府上个月推出总值15亿元的援助配套,协助受冲击的企业和新加坡人,议员们一方面询问援助配套的规模和分配背后的考量,也问政府如何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面对不确定的局面和冲击,人会很本能地寻找最直接的逃生方式,就像落水后急忙寻找救生筏一样。但一有困难就坐等政府出台援助措施,不见得就是最有用的解决办法。
经济学并非“缺钱补钱”
一方面,财政预算额度不是要钱就有,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回答反对党领袖、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阿裕尼集选区)的提问时说,政府之所以有办法推出15亿元的援助配套,除了得益于房地产和车辆交易的额外收入,也因为奥密克戎病情较轻微,政府在这方面的开支低于预期而节省开销,但这些都是单一事件。
另一方面,不轻易出台援助措施,倒不是因为政府“见死不救”,而是因为经济学并非“缺钱补钱”那么直截了当。黄循财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试图解释这个道理。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目前在稍微高于现有潜能的水平运行——许多行业今年预计会取得良好增长,但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吃紧,整体失业率也比疫情前的水平低。经济有一定运转速度的时候,如果过度注入资金,有可能加剧通胀风险。
这好比一个人心跳加快时再注入兴奋剂,不但没法补足人体所需的盐分水分,反而加重心脏负荷,适得其反。
这并不意味新加坡的经济已经脱险,黄循财也提醒,前方的路程仍然颠簸不平,充斥着物价和能源价格高涨等不确定因素。但他保证,即使在计入目前的通胀情况后,政府的援助配套仍能让多数新加坡家庭抵消至少五年、低收入家庭可抵消约10年的额外消费税开支。如有需要,政府也会加强援助力度。
新加坡人希望塑造包容和富关爱心的社会,这也是政府致力的方向。人力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就今年4月邀请工人党议员何廷儒(盛港集选区)澄清她引述一起“负担不起而不得不减少药物”的个案,向国会报告后续发展时说,援助制度如常运行,这名居民也有获得援助的管道,因此何廷儒在演讲中将政府刻画为不照顾年长者的说法有欠公允。他也说何廷儒2月24日向公积金局发函,两个工作日后便在国会发表以上的论点,没让当局有足够时间处理。
何廷儒回应时强调,她的用意是要反映居民的无助感,但没说明她何以没让当局有足够时间处理她的反馈。
在国会反映居民遇到的难处,是议员的职责。政党相互指出对方所提政策的短处,也是民主过程的一部分。但在这过程中,更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道德高地建立在对事情的片面陈述上,否则不只无益自己的主张,还会使多年努力完善的扶弱制度受到不当的抨击。
要求政府推出援助也好,希望年长居民能获得更多帮助也罢,追求政策尽善尽美,是对卓越表现的追求。但更高的挑战,在于个人提出要求时能否展现同理心和可能的方案,这也才是实现富关爱心社会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