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婵认为,“这个世界将来是要留给孩子的,如果我们一直继续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那下一代就完蛋了。”

一辆断成两截的脚踏车,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垃圾,但对儿时的吴丽婵来说却是宝贵的礼物。见父亲把脚踏车焊接起来,让她从小就意识到东西坏了还是可以修理的,不一定就得扔掉。

吴丽婵(47岁,家庭主妇)受访时说,小时候父亲当货车司机养活一家五口,家境不富裕,加上他们住在甘榜,附近没有购物的地方,所以很习惯用二手的玩具和衣服等。

有一次老板要丢掉一辆小脚踏车,吴丽婵的父亲就捡了回家给她。脚踏车头和车身已经断成两截,父亲把它们焊接起来,修好后像新的一样。

她说:“收到时非常开心,一点都不会嫌弃,因为我一直很想要一辆脚踏车。”

年纪稍长,吴丽婵自嘲上中学时有段时间“爱慕虚荣”,不像小时候那样愿意用旧的东西。直到当了妈妈想法才开始改变,因为希望能为孩子守护她们成长的环境,而开始重视环保。

“这个世界将来是要留给孩子的,如果我们一直继续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那下一代就完蛋了。”

她注意到,冠病疫情期间大家似乎更爱网购,垃圾槽旁常常看见一堆堆的纸箱和包装。这让她不禁担心我国仅有的实马高垃圾埋置场所须承受的压力,以及过度消费会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过去10多年,吴丽婵重拾儿时习惯,尽量使用二手物品,东西坏了能修就修,减少购物。家里好些物品都是她捡来的,例如柜子、椅子和风扇,连别人丢掉的植物,她都带回家悉心照顾。

吴丽婵的两个女儿自小耳濡目染,都养成了一些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包括少用塑料袋。谈到对孩子的期望,她说,希望女儿未来也能够“物尽其用”“勤俭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