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复燃情况不常见 民防探讨新消防措施 防“垃圾屋”火灭复燃

本月16日凌晨约2时50分裕廊东21街第236座组屋九楼一个单位发生火患,48岁男屋主不幸命丧火海。(档案照)
本月16日凌晨约2时50分裕廊东21街第236座组屋九楼一个单位发生火患,48岁男屋主不幸命丧火海。(档案照)

字体大小:

民防部队针对日前裕廊东一个组屋单位火患的消防措施,答复《联合早报》时说,进行八小时浇湿,是为了保留事发现场的原状,以便调查。在浇湿过程中,当局使用两台热像仪探测高温点,并直接用水管浇湿,这可避免过量浇水对事发现场造成进一步破坏。

民防部队正在评估在处理堆满杂物的单位火患时采取新措施,以防长时间的灭火与浇湿后仍灰烬复燃。

本月16日凌晨约2时50分裕廊东21街第236座组屋九楼一个单位发生火患,48岁男屋主不幸命丧火海。民防人员当天经过五小时灭火和八小时后续浇湿工作,隔天清晨火势再起。

民防部队在答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这种情况并不常见,目前正在评估是否要采取新措施来处理堆满杂物单位里发生的火患。

民防部队说,灭火后进行长达八小时的浇湿工作,是为了保留事发现场的原状,以便进行调查。在浇湿过程中,当局使用两台热像仪探测高温点,直接用水管浇湿探测到的热点,这也可以避免过量浇水对事发现场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囤积物密集加大灭火难度

为了避免重要证据被破坏而影响调查工作,民防人员小心翼翼地移除层层堆叠的杂物,并将现场搜集到的证据送往化验。民防表示,整个单位囤积的物品量大而且非常密集,加剧了灭火和浇湿工作的难度。

灭火和浇湿工作进行到当天下午5时左右,热像仪显示屋内杂物的温度已经降至正常室温,也没检测到高温点,消防员因此撤退。到了晚上8时,民防的火患调查官决定隔天早上再回返单位,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继续调查。

民防人员在确保事发单位没有冒烟或起火后离开,岂料隔天早上5时左右,单位再度起火烧起来,相信是藏埋主人房的杂物堆中有没被热像仪探测到的余烬所引发的。

民防人员再到场灭火后,便与市镇会合作清理单位里的杂物。

发言人告诉本报,灰烬复燃现象很少发生,调查人员调查和评估整起事件时,也会研究今后在处理类似火患时,是否有必要增加新措施来保持事发现场的完整,以便调查火灾起因。

上半年发生480起住家火患

我国今年上半年共发生480起住家火患,相比去年同期的513起有所减少。今年的住家火患,主要起因是烹煮食物没人看管,或者电器和家居用品导致的。

民防提醒,作为预防措施,公众应维持走廊和梯级的整洁,确保公共空间通行无阻,同时避免乱扔尚未熄灭的烟蒂等物。除此之外,每户住家也应备有至少一个受新加坡认证理事会(Singapore Accreditation Council)认可的干粉灭火器。这是因为干粉灭火器能有效扑灭普通物质、易燃液体和电器引起的火。

相比之下,液态灭火器只能用于扑灭木材和纸张等普通物质引发的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在公开空间发生或普通物质引发的火患,则灭火效能不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