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局已把树木登记系统扩大至其他机构,以方便管理市区的树木,包括由市镇理事会管理的组屋区。这些树木在地理空间地图上标出后,管理机构能够全览树群的整体情况,例如树种和大小分布等,也能辨识须采取的管理措施。

国家公园局定期对所管理的树木进行检查和修剪,恶劣天气期间会加大检修力度,以减低树倒的风险。去年发生了约470起树倒或树枝断裂等事故,这虽然比前年多,但同20年前相比大幅减少逾八成。

公园局目前管理分布在全岛的公园、公园连道、国有土地及道路两侧的逾200万棵树木。

公园局道路景观处高级署长胡朝胜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这些年来加强树木管理制度后,树倒或树枝断裂等事故已从2001年的约3100起,减至去年的470起。据当局透露,2020年和2019年分别有约340起和420起。

本地近日潮湿多雨,过去一个月里,乌节林荫道和裕廊西1道等处都有树木倒下,乌鲁班丹民众俱乐部8月20日傍晚一棵老树雨后倒下,还造成三人受伤。

胡朝胜说,为加强检查和维护树木健康,公园局积极采用科技方案。例如,当局开发出的树木结构模型能够更好地判断强风对树木稳固度的影响,便于职员适时采取措施如修剪等。

远程树木测量系统则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自动获取树木的地理空间位置和高度、树围等,在树木登记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以确保能更准确评估树木的结构状况。

公园局已把树木登记系统扩大至其他机构,以方便管理市区的树木,包括由市镇理事会管理的组屋区。

胡朝胜说,这些树木在地理空间地图上标出后,管理机构能够全览树群的整体情况,例如树种和大小分布等,也能辨识须采取的管理措施。

“这有助公园局在必要时向有关机构建议合适的树木护理措施,包括替换树种,以及落实针对性修剪管理,以缓解恶劣天气的影响。这样一来,市镇会园艺人员也能借助树木登记系统,指引和改进树木管理的做法。”

公园局一般每隔六个月至24个月检查树木,有些树木需要较频密的检查,视地区和树龄而定。2016年起,当局对树围超过四公尺的树木进行更仔细的检查。

树木管理计划数码化 助改善实际操作和流程

2012年,公园局实行计划,在恶劣天气到来前修剪树冠,减少冠层承受的风阻,使树木管理得到提升。

自2003年来,公园局也一直在连接道路的林地更换生病、自然生长,以及容易受暴风雨破坏的树种,例如南洋楹(Albizi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取而代之的是比较适应本地天气的树种。

我国2020年4月推出“百万树木运动”,目标是10年内在全岛多种100万棵树,即从当时的约700万棵增至超过800万棵。

胡朝胜指出,树木管理计划数码化有助于改善实际操作和工作流程,也提升了树木风险管理的成效。“这让公园局得以管理好逐渐壮大的树群,也缓解涉及树木的事故风险,尤其是当天气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得更恶劣。”

随着本地树群“老龄化”,自然保育专家也强调更频密检修树木的重要。新加坡自然学会会长林肖恩博士受访时说,与森林里能生长数百年的树木不同,街边树木的寿命比较短。“熟悉每个树种的特点至关重要,树木达到三四十年或更大的树龄后,需要更频繁的树木检查和积极管理,才能确保健康、形状良好而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