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失联贸易商骗局”发生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这也是我国首起涉及这类骗局而被控上法庭的案例。被告李宗宏星期三承认一项抵触公司法令的罪状,另两项伪造文件罪名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德士司机缺钱想赚外快,当上空壳公司的挂名董事并伪造文件,参与精心策划的骗局,导致新加坡国内税务局蒙受约77万元损失。

这起“失联贸易商骗局”(missing trader fraud)发生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这也是我国首起涉及这类骗局而被控上法庭的案例。

被告李宗宏(42岁)星期三(9月7日)承认一项抵触公司法令的罪状,另两项伪造文件罪名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共有10名男子涉案,包括首脑严子轩(40岁)、越南籍男子程添勇(Trinh Tien Dung),及另七名同谋。

在一般的“失联贸易商骗局”中,不法之徒会利用多间公司组成供应链进行多项交易。供应链中的第一间公司从一开始就逃税,消费税没缴,但位处供应链末端的出口商却向当局申请消费税回扣,以此骗得不义之财。

在这起骗局中,涉案人操纵空壳公司Nagore Trading,伪造收据声称已向本地供应商买货,但这些交易其实根本不存在,供应商因此也没向税务局缴交消费税。

Nagore Trading跟着伪造更多收据,把货物“转售”给供应链中的其他空壳公司,最后再卖给不知情的出口商。

出口商会把买货的钱,连同消费税一并支付空壳公司,直到把货物出口卖给外国买家。由于卖出国的货物是免消费税的,出口商在交易完成后可回头向税务局申请全额消费税回扣。

然而,这个“外国买家”其实也是由同一个犯罪团伙操纵,他们支付进口货物的钱之后,出口商早前支付的消费税就会进入他们的口袋。

这个犯罪团伙永远是赢家,税务局与出口商损失多少,就得看有没有消费税回扣,或消费税回扣的多寡。

为获每月1万元酬劳 被告成为挂名董事

本案中的虚假交易总额近1亿1400万元,税务局被骗发放了77万2188元消费税回扣,出口商的具体亏损则不得而知。

案情显示,为了获得每月1万元的酬劳,被告在2015年6月加入计划,成为Nagore Trading的挂名董事,伪造总值112万元的虚假交易。

2016年1月尾,空壳公司在营业近一年后,被认为东窗事发的风险太高,Nagore Trading因此结束营业。被告前后当了八个月董事,至少赚进8万元,但他至今没做出任何赔偿。

10名涉案人中,至今有六人被控,当中五人的案件仍在审理中。法官将择日处理李宗宏代表律师的求情和判刑。(人名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