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水獭踪迹

字体大小:

国大三年级学生王瑞雪今年2月参与一项关于水獭与人类互动的研究,每周三四天到水獭经常出没的地点观察它们,每次长达12到13小时。

早晨6时左右,王瑞雪(25岁)就拿着相机,在新加坡河或碧山—宏茂桥公园一带等候水獭出动,准备跟踪它们。

这名国立大学环境学三年级学生今年2月参与一项关于水獭与人类互动的研究,每星期抽出三四天到水獭经常出没的地点观察它们,每次长达12到13小时。

“我必须在前一天确定要观察的水獭家族在哪里睡觉,隔天要在它们起来之前找到它们,不然就无法掌握它们的行踪了。”

王瑞雪主要观察碧山及Zouk的水獭家族,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惯、如何和人类互动、公众看到它们时的反应等。

她发现,水獭不尽相同,不同的水獭家族习性各异;例如,樟宜家族的水獭较怕人类,Zouk家族的水獭则较敢接近人类。

一些公众看到水獭会退避三舍,更多人会兴奋地靠近它们拍照,不过,这或许会让水獭觉得受到威胁。

王瑞雪说,有一次,一对手抱小狗的情侣在碧山公园看到水獭,就跑过去想和其中一只合影。尽管周围有人提醒他们不要靠水獭那么近,他们还是不听劝告。

“水獭对小狗非常敏感,所以当他们靠近时,其他的水獭全都冲了过来,吓了他们一大跳,终于意识到应该和水獭保持一定的距离。”

王瑞雪希望通过这项研究,确定导致水獭出现攻击或防御行为的原因,提高公众对这些野生动物的认识,让人类和野生动物能和睦共处。

“有时我们会看到水獭攻击人的新闻,但这只是它们的一种防御行为。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去了解水獭的行为,才能协助人们和水獭更好地共存,避免这样的不幸事件发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