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学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过去两周前往血库捐血的捐赠者较少,导致血小板的存量比平时低一些,但库存仍能满足所有急需血小板患者的需求。
本地过去两周血库的采血量降低,造成血小板的库存比平时少,这很可能是因为近期冠病病例增加和更多国人到海外旅行,使捐血者和采血量减少所导致。学校假期即将来临,卫生科学局呼吁符合捐血条件的民众,踊跃到血库捐血。
卫生科学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过去两周前往血库捐血的捐赠者较少,导致血小板的存量比平时低一些,但库存仍能满足所有急需血小板患者的需求。
14岁女生陈绍涵罹患骨癌,就是一名需要血小板的患者。
她的母亲陈爱玲(46岁,供应链规划师)告诉《联合早报》,她和丈夫育有三名儿女,陈绍涵在家中排行第二。
她说,女儿去年6月被诊断出患上骨癌第四期,接受口服化疗药物治疗后情况反复,今年9月病情第四次复发,目前在安微尼亚山医院接受治疗。
陈绍涵在10月完成电疗后,身体制造血小板的速度降低,血小板指数更是一度降到2,需要靠输血小板来缓解病情。
陈爱玲说,血小板指数低造成女儿频繁出现淤青,而且受伤后容易血流不止,她更担心女儿咳嗽时会有造成内出血的危险。不过,陈绍涵一直都很坚强,还会安慰父母说“我不怕”。
她说:“最近一星期女儿的情况比较严重,输血小板后指数仅恢复到41,一两天内就会再次下降。”
陈爱玲透露,输血小板对女儿来说也有风险,可能会引起发烧或其他感染。
“我希望她可以撑过这段时间,直到身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恢复正常。医生11月为她进行检查后,会再依据她的身体情况制定治疗方式。”
血小板保质期仅七天
因为要接受治疗而无法继续求学的陈绍涵,和同龄人少了共同话题,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好在有哥哥和妹妹陪伴,和她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哥哥会和她分享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小事,妹妹也会向她请教功课,三兄妹的感情深厚。
陈爱玲说:“不只是我的女儿需要血小板,其他病患也有这个需求,我希望通过女儿的故事呼吁公众积极捐血,让所有病患都能获得帮助。”
卫生科学局发言人说,每一次采血可以拯救三个人的生命,因为全血可以被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供给不同血液需求的患者。
血小板容易受到每日采血量的影响,因为它的保质期只有七天,无法储存太久。当局在血小板存量较低时,会优先为出血的患者提供血小板。
学校假期即将来临,当局鼓励民众在出国旅行前预约捐血,以保持血库血液的储备量。这是因为前往有虫媒病毒感染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的国人,在回国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捐血。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众一般可捐血:
■年龄16岁至60岁,身体健康。
■体重至少45公斤。
■至少一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病征,过去四周没有发烧。
■过去三天没有服用任何西药、中药或传统草药;若服用了抗生素,须等上至少一周。
■女性的血红蛋白至少要有12.5克/分升(g/dl),男性则是13.0克/分升。
公众可前往欧南园、多美歌、西城大厦和兀兰的血库捐血,在捐血前可下载DonateBlood手机应用提前预约并填写健康评估表,也可以浏览www.hsa.gov.sg/donor_criteria,完成测试了解是否符合捐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