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交局筹备第三阶段通车时,吸取了公众对第一和第二阶段服务的反馈,包括列车内噪音较大等。
地铁汤申-东海岸线第三阶段11月13日通车后,繁忙时段的列车川行间隔时间保持在五分钟,非繁忙时段则缩短至每六分钟一趟。
汤东线全长43公里,分五个阶段通车。第一阶段的三个地铁站2020年1月底已通车;第二阶段的六个地铁站也在去年8月底启用;11月13日起,第三阶段的11个地铁站包括史蒂芬、纳比雅、乌节大道、乌节、大世界、合乐、欧南园、麦士威、珊顿道、滨海湾以及滨海湾花园将正式投入运作。
第一阶段通车时,由于只有三个地铁站,繁忙时段每10分钟一趟列车出行,非繁忙时段每15分钟一趟。第二阶段投入运作后,繁忙时段的间隔时间缩短至五分钟,非繁忙时段是九分钟。
地铁繁忙时段的列车川行间隔时间一般介于两到三分钟,非繁忙时段介于五到七分钟。
陆交局轨道电气与机械项目总署长余文超日前受访时说,陆交局自去年8月起为第三阶段的运作展开系统测试,大规模测试包括今年3月为期五天的系统验收测试以及在8月进行的压力测试。
“这些测试都非常严格……测试中,列车运作都达到一定指标,系统运作也一样,这些都给了我们信心让第三阶段通车。”
其中,五天的系统验收测试模拟全面的收费服务运作,观察指标包括从发车到最后一班列车回车厂期间,列车有没有准点到站等。系统必须连续五天都达标。
压力测试则是让列车在运营时段跑完第一至第三阶段的整个路线。列车让最后乘客在加利谷站下车后,继续开往测试中的第三阶段的地铁站。多达180名陆交局、公共交通业者SMRT和承包商参与了这项测试。
余文超说,第三阶段使用的信号系统和第一及第二阶段相同,但是规模不一样。“第三阶段的地铁站数量多过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总和,基本上整条线现在长了约一倍。因此,主要挑战之一是确保系统有能力应付更多的负载等。”
陆交局筹备第三阶段通车时,吸取了公众对第一和第二阶段服务的反馈,包括列车内噪音较大等。
陆交局之前受询时说,所有地下地铁线包括汤东线第二阶段的室内噪音等效声级阈值设在85分贝。陆交局意识到,列车途经第二阶段较弯的轨道时,声响会比其他路段高。他们正密切留意声量,也会采取缓解措施,如放慢列车行驶速度,以及为轨道表层打磨,让轨道和列车车轮的接触更滑顺。
余文超说,筹备第一和第二阶段时,员工可能不知道轨道表层的凹凸会形成噪音问题。如今,陆交局会和业者合作,在第三阶段通车前先打磨轨道表层,避免问题再次出现。这项工程即将完成。
他提到,陆交局向来都有测试噪音,但一般取的是平均值。吸取早前的经验,未来的新线会考虑测试瞬时的噪音声量。
法国信号系统模拟设施 提高第三阶段测试效率
另外,在万礼车厂设有法国阿尔斯通(Alstom)信号系统模拟设施,有助提高汤东线第三阶段的测试效率,它能先发掘和解决一些软件缺陷,避免浪费有限的工程时间。
余文超举例说明,在测试列车是否按班表出行时,他们发现列车有不准时出发问题,之后发现是软件缺陷所致。
“要是在列车操作后才发现问题,员工就要赶紧检查到底是列车、门、刹车器或发动机问题等。如果是软件方面的问题,这会比较难找到症结所在。”
问及较新的汤东线为何这么快就出现列车服务中断事故,余文超解释,正因为是条新线,一些设备还处在“浴缸曲线”的初期,还没稳定下来。根据“浴缸曲线”,设备会在投入运作初期会出现比较多状况,之后进入稳定阶段,到接近生命周期尾声时,失效率又会变多。
“系统一般需六个月的时间才会进入稳定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