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关爱 社会援助 单亲妈妈不孤单

谢欣蒨(后)和女儿(前右)符绮云、儿子符瑀伦。(熊俊华摄)
谢欣蒨(后)和女儿(前右)符绮云、儿子符瑀伦。(熊俊华摄)

字体大小:

42岁的谢欣蒨是本地殡葬业的遗体防腐员(embalmer),也是一位离婚的单亲妈妈,有一对就读中学的儿女。为了生计,她必须做两份工作,同时得照顾孩子,日子虽苦,但没有击垮充满正能量的她。

她特别感谢过去10年以来,一直在身边支持她的至亲好友,以及相关单位、社会机构给予的援助。身为单亲妈妈,她从未感到孤单。

离婚九年的谢欣蒨表示自己要当个“不普通的妈妈”。

她从不因为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为补偿而纵容他们,或因忙碌而疏于管教。反之,她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严厉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让他们在双重标准下模糊成长。

她指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她说:“我要他们‘敢做敢当’,能独自承担后果。”

她举例说明,女儿小时候哭闹、挑食时,她从不纵容,不会任由女儿找其他食物或提供别的餐点选项。吸取教训之后,孩子现在都不挑食,并且很爱吃菜。

此外,她也限制孩子长时间看电脑和手机。若孩子耽误时间、上课迟到,她绝不帮他们圆谎或辩解,而是让他们接受师长的惩罚。

然而,她并不是一个要求100分的“虎妈”。提到学业成绩,她说:“以前,我要求孩子一定要及格,至少考60分;但现在,我只要求他们不学坏、好好学习和生活。我不会因为成绩而打骂他们,我只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谢欣蒨说:“我不要当一个普通的妈妈。我在工作中看过13岁就自杀的孩子的遗体,以及病逝少年的遗体,我就特别感激儿女能健康成长。所以,我不给他们增添无谓的压力。”

孩子不缺乏家庭温暖

谢欣蒨的两个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却从不缺乏母爱、父爱和家庭温暖。

儿女和她很亲密。不工作时,谢欣蒨会在家下厨,鼓励孩子们一起动手备餐,学习生活技能。工作忙碌时,女儿也能帮忙准备食材或烧菜。

谢欣蒨也说:“他们喜欢和我一起做糕点,我也喜欢在制作糕点时,与他们互动。”

儿女生日时,她更是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生日蛋糕:“他们总爱考验我的厨艺,例如女儿要求我制作蔬菜鱼片米饭‘蛋糕’,儿子则指定要苦瓜包饭‘蛋糕’。”

为让孩子们拥有父爱,她也和前夫保持友好关系。她说:“我从不阻止孩子们跟父亲往来。他们每个星期都会跟父亲见面,外出吃饭。”12月份,前夫将带孩子们到韩国旅游,她也将同行以陪伴孩子。

谢欣蒨早在23岁结婚,26岁生下长女符绮云(现年16岁),29岁再诞下儿子符瑀伦(现年13岁)。婚后,她一直都当家庭主妇,10年内从未踏入职场。33岁离婚时,她经历了人生低谷,但为了养儿育女,她咬紧牙根、打起精神,扛下一家生计。

她指出,她不想要儿女分开在不同的家庭长大,因此,即便担子沉重,也坚持亲自抚养两个孩子。

她在受访时,感谢前夫将婚姻共有的四房式组屋留给她和一对儿女,并按月帮补孩子们的一点生活费,以及每周来探望儿女一次,陪他们一起用餐。疫情前,前夫也带儿女和她一起到日本旅游;阻断措施实行期间,每周也为母子网购食品。

疫情前,前夫带孩子旅游日本,谢欣蒨(左一)同行以陪伴孩子。(图/受访者提供)

她也感谢父亲(73岁)每天不辞辛劳,前来陪伴外孙,让她得以安心工作;患病母亲则因为行动不便,每周只能来探望一次。父亲在退休前有固定收入,也经常为外孙添购奶粉、尿片等必需品。

谢欣蒨欣慰地说:“儿子和外公感情非常好。去年,我的父亲住院,动心脏绕道手术时,我的儿子天天都和外公用视频通话,看到外公手术后遗留的疤痕,还红了眼眶。”

多年来获得多方援助

回顾过去九年的单亲生活,谢欣蒨并没有封闭自己,也没有孤军奋战,而是具备勇气,在必要时开口求助。

她分享道:“除了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辅助之外,我鼓励大家向家人和朋友求助,因为亲友是我们最有力的支持。”

目前,儿女读书是在教育部的经济援助计划(简称FAS)下受惠,从免费课本、校服、学费、杂费、交通津贴到餐食补助,获益良多。

此外,一家大小接受医疗服务时,都能获得医药津贴,也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谢欣蒨回溯女儿出生后,她患上产后忧郁症,曾经萌生自杀念头,幸好被友人发现,介绍她到心理卫生学院接受治疗。一年后,她成功走出阴影。

朋友赠送二手钢琴,儿子符瑀伦得以学习弹琴。(熊俊华摄)

她也忆述儿子在20个月大时,被诊断患有轻度自闭症,曾到非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AWWA接受早期介入治疗,帮助不怎么开口说话的儿子学会说话、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

“儿子现在会用英语沟通,会烘焙一些糕点和做菜,善于积木,还考取了五级钢琴文凭。儿子用的二手钢琴是朋友在三年前赠送的。”看见儿子的状况改善,让她感到欣慰。

此外,女儿在年幼时也曾经接受医药补助,切除鼻子息肉和治疗扁桃腺肿大,解决鼻鼾问题。

特殊的殡葬工作

这位“不普通的妈妈”所从事的行业绝不普通。

谢欣蒨已在三个月前取得遗体防腐员的资格,向环境局注册,为遗体防腐、化妆和着装。下班后,她就兼职为保险经纪处理线上预约和文件资料,以增加收入,帮补家用。

面对死亡和逝者,她不害怕,也不忌讳。她说:“从小开始,我就喜欢看鬼片,也想让离世的人整洁入殓。因此,遗体防腐一直是我想做的工作。能够如愿加入殡葬团队,我很感恩。”

在入行前,她实习了半年,由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在符合国家环境局条例,以及在另一名注册防腐员的监督下,为本地至少25具遗体完成防腐工作。此外,她也参加了国家传染病中心举办的基本传染防范课程,以便安全地为遗体防腐。

对孩子,她从不隐瞒自己的特殊职业。她坦然地和大女儿谈论自己的工作,从而鼓励女儿在假期打工,吸取人生经验。

这位充满正能量的单亲妈妈说:“我要女儿装备自己、加强自己的韧性,即使她将来想当遗体防腐师,我也不会反对!”


为家庭而设2025计划 不忽略单亲家庭

“为家庭而设2025”计划增强为面临挑战的家庭提供援助,包括像谢欣蒨这样的离异家庭。(熊俊华摄)

为配合“欢庆新加坡家庭年”,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于11月8日宣布实行“为家庭而设2025”计划(A Singapore Made For Families 2025)。

王瑞杰说,计划将涵盖培养亲家庭文化、加强家庭关系,以及为困难家庭提供更多援助这三大主旨。从明年起,通过位于家庭服务中心的巩固家庭计划(FAM@FSC),增强为面临挑战的家庭提供的援助,包括离婚辅助计划、强制共同监护计划和扩大儿童养育计划等。

有需要的家庭,可以通过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等机构获得各项援助:

1. 支持婚姻

  • 民众可浏览Our Marriage Journey网站,寻找所需的婚姻计划、婚姻辅导等资讯。
  • 快速获得可负担的组屋

首次申购新组屋者可获得最高达8万元的安居津贴;首次购买转售组屋者,则可获得最高达16万元的津贴。较低收入购屋者将获得较高的津贴。

多数首次购买组屋者,在获得购屋津贴后,只需动用少过四分之一的月薪来偿还房贷。近90%的首购族可以动用公积金偿还款项,甚至无需或只需动用少部分的现金。

2. ​​​支持生育

  • 给予家长养育孩子所需的看护、成长和发展等支持,包括育婴津贴、医药津贴、新生儿保健储蓄补助金、协助从婴儿起支付终身健保费等。

家长也可以享有政府补助的有薪育儿假。

  • 提供可负担的学前教育

对家长来说,让孩子们拥有可负担的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从2023年1月起,资助学前中心,调低收费顶限。到2025年,将有80%的孩子获得政府资助的学前教育学额。

3. 拓展低收入家庭援助计划

  • 政府将从2023年起,逐步扩大幼儿培育辅助计划(KidSTART),以及为租赁组屋家庭提供援助的社区联系站(Community Link)。

4. 修复家庭关系,支援正在办理离婚或已离婚家庭

  • 所有的新加坡孩子,不论父母的婚姻状况如何,都应该在教育、医疗保健和育婴上获得支援。
  • 民众可到遍布全岛有提供巩固家庭计划的家庭服务中心(FAM@Family Service Center)寻求协助,辅导离婚或家庭问题。
  • 一站式的单亲家长社区服务网站HCSA SPIN

HSCA Dayspring SPIN计划旨在帮助缺乏支持的单亲家长,透过社工和单亲家长的合作,让他们在生活各方面获得所需的帮助。

5. 打造亲家庭文化

  • 雇主应支持灵活工作模式,让雇员可平衡工作与家庭。雇主可以采纳劳资政灵活工作安排标准(Tripartite Standard on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 凝聚家庭理事会(Families for Life Council)将和人民协会及其他社区组织合作,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家庭周,为各个社区带来精彩的家庭活动。
  • 鼓励个人重视家庭时间,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浏览网站,了解更多“为家庭而设2025”计划:go.gov.sg/MFF2025plan


【本文由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呈献,欢庆新加坡家庭年、为家庭而设鼎力支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