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网络应用 天福宫虚拟导览介绍庙宇历史

字体大小:

第七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星期五正式开锣,为期三天的活动从历史文物、文化表演和福建美食,全方位展现本地福建文化独特风味。管理天福宫的新加坡福建会馆趁文化节掀开序幕,正式推介天福宫虚拟导览网络应用。

百年古庙天福宫推出网络应用,让庙宇访客,尤其年轻一代新加坡人透过虚拟导览,进一步了解庙宇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以及它与新加坡历史的紧密联系。

第七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星期五(12月2日)正式开锣,为期三天的活动从历史文物、文化表演和福建美食,全方位展现本地福建文化独特风味。管理天福宫的新加坡福建会馆趁文化节掀开序幕,正式推介天福宫虚拟导览网络应用。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应邀担任福建文化节开幕仪式主宾,他致辞时表扬天福宫带头利用新科技,让更多人能探索天福宫的历史,尤其是年轻一辈。

新的网络应用是天福宫协同数码科技公司联合开发,旨在提升庙宇访客的游览体验。公众可用手机扫描展示在天福宫内的QR码,启动网络应用。虚拟导览的观赏重点包括天福宫整体介绍、入口处讲述出资建设庙宇主要先驱人物的石碑,以及有关天福宫正殿的特色和细节。

时代演变和全球化发展,无形中导致本地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黄循财对福建会馆以自己的方式传扬福建文化表示欣慰。

他指出,新加坡人的语言和习俗,如同本地美食,是经过几代人和吸收了各籍贯和种族的特色,演变融合而成,反映本地独特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保留这份属于新加坡华人的独特文化和身份认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一代一代地把它传承下去。举办福建文化节正是实现这个愿景的一个重要管道。”

本届福建文化节主题是“闽风·闽艺·闽味”。其中一大亮点是“闽风恒传”文物展览,首次联合展出恒山亭大火30年后三件仅存文物,即恒山亭山门楹联、恒山亭重议规约,以及大伯公像。

曾坐落在惹兰红山石叻路的恒山亭建于1828年之前,是本地福建社群最早的管理机构,在1992年毁于大火。

一副悬挂于恒山亭前门两侧的楹联,辗转由美国籍新加坡裔眼科医生从本地旧货摊买下,收藏在纽约。他得知楹联出处后,于2019年捐献给福建会馆。会馆今年4月底将楹联运抵新加坡。展览按一比一比例复制恒山亭外观原貌,让这副失而复得的楹联会摆放在它“原本”的位置。

福建会馆文化组副主任许振义博士说,楹联今年重归故土,适逢恒山亭遭焚毁30周年纪念,会馆决定将三件文物聚集一处,重新展现于世人眼前。他指出,恒山亭是天福宫的前身,天福宫又是福建会馆的前身,会馆希望借此展览,凸显福建会馆的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精神,与恒山亭是一脉相承的。

福建会馆寻合适地点 永久展出恒山亭楹联

展览结束后,福建会馆会探讨在合适地点永久展出这副楹联,会馆信立路会所的文化廊是一个可能的地点。恒山亭重议规约和大伯公像展出后则分别回归南安会馆和金殿路金兰庙,即两件文物平时收藏和供奉的地点。

新加坡福建文化节于天福宫对面的福建会馆大厦举行至本月4日。活动现场还有少见的闽南风味美食,以及福建文艺演出。

详情可浏览福建会馆网站:www.shhk.com.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