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物研究家把昆虫当零食 七年吃17种

符懋昇至今吃过17种虫子,包括蝉、蝎子等。(受访者提供)
符懋昇至今吃过17种虫子,包括蝉、蝎子等。(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本地生物研究家从小对昆虫感兴趣,一次偶然下试吃竹虫后,自此养成吃昆虫当零食的习惯,七年来尝尽了17种虫子。

《新明日报》早前报道,新加坡食品局正在探讨允许业者在本地饲养或进口可食用昆虫,自10月5日起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咨询活动,邀请食品和动物饲料业者就昆虫及昆虫制成品的进口条件和相关执照要求提交反馈。公众日后或可在本地尝到可食用昆虫。

原来本地不乏食虫爱好者,其中一人就是34岁的生物研究家符懋昇。目前在国大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符懋昇告诉《新明日报》,他于2015年在同事的介绍下首次试吃竹虫,此前他曾研究过许多昆虫,对不同昆虫的营养价值及口感都有一定的认识。

“我个人偏好吃肉,较少吃水果。虫子的营养价值高,既可以补充我缺少的营养,又可以增加纤维摄入,一石二鸟。而且我一直研究昆虫,既然有机会试吃,为何不试?”

考虑到未来社会可能面临蛋白质短缺的危机,例如日前的活鸡、鸡蛋短缺情况下,符懋昇开始在日常饮食中添加可食用昆虫作为一种蛋白质的摄入,七年来持续食用昆虫零食来替代普通薯片,包括蟋蟀、蝎子、蝉、竹虫、西米虫、水虫及织蚁等。

他坦言,家人虽对他另类的兴趣表示担忧,但从未阻止他食用。他也经常向亲友推荐昆虫零食。

“虽然会有人拒绝,但大多数亲友都愿意尝试一次,我也没收过什么负面的批评,只是他们不习惯一直吃,毕竟还是会觉得害怕。我也试过把蟋蟀磨成粉做蛋糕给同事吃,他们觉得不错,基本吃不出什么奇特的味道。”

他指出,虫子经过高温处理后,毒液就会失效,但容易过敏的体质仍不建议食用。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2年12月10日的《新明日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