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商家希望减少须共同承担的费用,国家发展部正研究收费结构,预计在今年较迟时候公布最新收费详情。
政府降低商店提升计划门槛,未来只要取得75%邻里商家同意即可进行。但许多商家希望减少须共同承担的翻新费用,国家发展部正研究这些反馈,预计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2023财年部门开支时,公布最新收费详情。
国会星期二(1月10日)三读通过建屋与发展(修正)法案,允许建屋发展局取得四分之三商家投票同意后,在市镇或邻里中心公共区域展开设施提升工程。
目前,要落实建屋局的商店提升计划(Revitalisation of Shops),须得到所有店主同意,要求严格。提升计划的工程包括重新铺走廊瓷砖、改善照明、美化景观、安装卷帘和垂直百叶窗、指示牌等,费用较高的工程,如电梯提升工程不涵盖在内。
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为法案辩论总结时,回应几名议员有关提升工程费用和店家参与率的提问。她指出,建屋局虽会负责大部分费用,但为了共同愿景及长期振兴邻里商圈,商家须共同承担部分费用,即支付最高20%的翻新费,顶限为5000元。
不过,政府理解商家希望减少费用,国家发展部正研究收费结构。投票一旦通过,没投票或投反对票的店主,也须共同承担费用。
沈颖透露,以往有因一小部分店主反对,导致可协助邻里商店提高竞争力的商店提升计划无法落实的案例,因此政府修改法令降低门槛。她举马林台邻里中心为例,马林百列商联会当年争取到77%业主的支持,但由于小部分业者不赞成,最终未能成事。
一些商联会反映,部分业主将商店出租后,每月有固定租金收入,因此对提升工程兴致缺缺。沈颖指出,如果不提升,商店周围环境会日渐老旧,或无法再吸引消费者。
“焕然一新的环境,对店家和居民而言是双赢的,居民可以享受更好的购物体验,随着时间推移,店家可迎来更多顾客。”
针对有商家认为提升工程无法让他们直接受益,沈颖说,特定邻里商圈加入商店提升计划后,会成立由商联会、建屋局、市镇理事会派员参与的工作小组,在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后,工程范围可调整至最符合当地的需求。
修正法案通过后,商店提升计划和组屋家居改进计划所需的支持率变得一致。目前组屋获选加入家居改进计划后,须得到至少75%居民支持才能展开翻新。
门槛调低后仍无法取得75%支持的邻里中心,还有其他选项。由建屋局提供资金给市镇会进行的邻里更新计划(Neighbourhood Renewal Programme),可提升公共区域设施,造福附近居民。
另一方面,修正法案也新增建屋局传递通知给组屋屋主的方式,包括允许通过电邮方式发送通知。不过,涉及法律的文件如强制收回单位等,照旧以书面通知。建屋局也简化程序,日后因屋主逝世要收回组屋单位时,所发出的通知不再列明确实回收日期,但有关组屋单位的利益相关者若有异议,仍会有足够的时间提出上诉。
国会已经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