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早报喜2023

《年年贺卡岁岁新》五展区 到春到河畔看昔日传递祝福贺年卡

29名来自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将在1月20日及25至28日的特定时段,在春到河畔的《年年贺卡岁岁新》特展为访客免费导览,介绍不同年代的贺年卡特点。(梁麒麟摄)
29名来自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将在1月20日及25至28日的特定时段,在春到河畔的《年年贺卡岁岁新》特展为访客免费导览,介绍不同年代的贺年卡特点。(梁麒麟摄)

字体大小:

由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策划的特展《年年贺卡岁岁新》将在1月20日至28日于春到河畔亮相,展示50多件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在本地流通的贺年卡。

踏入《年年贺卡岁岁新》展区,宛如乘坐了时光机回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里有古老的相机和戏院布景,还能欣赏印有钟情和林黛等明星肖像的新年贺卡。

由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策划的特展《年年贺卡岁岁新》将在1月20日至28日于春到河畔亮相,展示50多件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在本地流通的贺年卡。

特展分五大区:第一区以贴上个人照片的贺年卡为主;第二区介绍印有明星肖像和流行歌曲歌谱的贺年卡;第三区展示了印有国泰大厦等新加坡地标和景点的贺年卡;第四区展出当年常见的企业贺年卡;第五区则介绍电子贺年卡和现代人祝贺彼此新年快乐的新形式。

特展展出的贺年卡部分是新加坡的国家文物,其他则征集自各大组织、收藏家和画家。展区也设有拍照打卡的角落,让访客边了解贺年卡发展史,边拍照留念。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林国耀说,很多人现已转向电子贺年卡,较少发出实体贺卡,纪念馆因此决定在今年的特展中把焦点放在贺年卡,让年长一辈回忆昔日时光的同时,也让年轻一代认识当年的传统。

“这些卡片给访客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他们一睹新加坡昔日的风采,进一步了解华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问及为何不展示实体贺年卡,而只是把卡片高清扫描印在信息板上时,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助理研究员吴雨芳解释,要展示实体贺卡就须要展柜,也要注意展示空间的湿度和温度等。由于受到场地限制,且为避免现场发生任何闪失,他们打消了展示实体贺年卡的念头。

义安理工学院学生 特定时段为访客导览

公众除了能自己欣赏展览,也能参加学生导览团。29名来自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将在1月20日及25至28日的特定时段,为访客免费导览,介绍不同年代的贺年卡特点。

第一次参加活动的义安理工学院二年级学生杨昱合(19岁)说,筹备期间,导师会纠正他们的站姿、表达和发音等。

另一名学生黄靖思(19岁)也因活动有所启发,想自制贺年卡送同学,其中一个点子是把同学喜欢的艺人照片放在贺卡上。

六名来自NPS国际学校的学生也参与了电子贺卡的设计。印族学生玛拉维卡(18岁)说,设计电子贺卡时,她们通过工作坊认识了华族文化,了解华人在节庆时喜欢使用的颜色和图案等,以及一些比较忌讳的元素。

“虽然不是华人,但很高兴能通过我的作品参与华族的传统节日,让我觉得自己也是这个节庆的一分子。”

公众可浏览春到河畔的官网(www.riverhongbao.sg),查询更多活动详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