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是你我再熟悉不过的标语。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以身作则的人有多少?我们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是不是靠清洁大军在支撑?

去年10月30日,乌节路购物区参与了一场新加坡清洁日(SG Clean Day)活动,整个人潮熙攘的街区不见了清洁工的踪影,没有人清扫街道,让公众的清洁意识备受考验。

同时进行的是一场“清洁城市野餐趴”(Picnic in the City)活动。400名志愿者竟在短短一小时内,就捡到了至少100袋垃圾,数字惊人。这些垃圾包括烟蒂、纸巾、包装袋、口罩等。

由此看来,清洁工人的角色不可或缺。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公众的清洁意识该如何加强?

乱抛垃圾是连锁效应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陈恩赐曾在一场关于清洁的对话会上提到,一个人若处在一个比较多垃圾的环境,本身乱抛垃圾的几率也会提高。若所在的环境没有垃圾,他们也会有意识地保持清洁。由此可知,乱抛垃圾的行为可带来连锁效应。

在清洁工人数比率偏高的新加坡,无论组屋区、购物商场还是公园,我们都可随处见到清洁工的身影。勤奋的清洁工们往往在垃圾开始堆积之前,就已“抢先”把它们清理干净,才会给人永远一尘不染的印象。

亮星控股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陈玮滢试用自动地板清洁机。(图/受访者提供)
亮星控股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陈玮滢试用自动地板清洁机。(图/受访者提供)

对此,亮星控股有限公司(LS 2 Holdings)营运总监陈玮滢说,本地公众对公共场所的清洁水平的要求颇高,但同时,随处丢垃圾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组屋区,人们不想看到自己住的环境肮脏,如果发现垃圾多了,会直接去找值勤的清洁工过去打扫。有的居民甚至会拍下照片给我们看,或放上社交媒体,我们必须尽量提醒工人多注意,多走动巡视。”

有意识但不行动

乱丢垃圾问题中,丢烟蒂是最常见的。一个惊人的例子是,在去年的“保持清洁,新加坡!”运动中,义工竟在全岛捡了将近17万个烟蒂。

对此,拥有稽查执照的国家环境局义工刘国平(66岁)说,担任义工10年来,他最常看到的垃圾正是烟蒂,其次是纸巾。他平均每年都会目击100起乱丢垃圾事件,并就此发出提醒和警告。

烟蒂是国家环境局义工最常看到的垃圾。(档案照)
烟蒂是国家环境局义工最常看到的垃圾。(档案照)

“我会上前提醒乱丢垃圾者,请他们把垃圾捡起来。多数时候,他们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赶快捡起来丢进垃圾桶。不过当然也会有人矢口否认,屡劝不听,这时只能记下他们的名字。”

至今已在环境局担任志工满1000个小时的刘国平,也鼓励邻里上下一起行动,保持社区环境清洁。

此外,他也在“垃圾虫”进行劳改时参与督导工作。他表示,其实多数人都对违法丢垃圾感到后悔,会告诫自己不要再犯,这就是教育和法律并行的成效。

“相对于惩罚,我比较赞成教育的方式。我发现多数新加坡人心里都有清洁意识,我们要做的是劝导他们,将这份意识付诸行动。”

青少年清洁意识渐强

谈到公众教育,国家环境局一直不断在推出各种计划和活动,来加强民众的意识,例如“新加坡保洁运动”(SG Clean)、“Singapore, Litter-Free”运动等等。而各项运动背后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公众自动自发保持环境卫生,不要依赖清洁工人。

通过“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SG)运动,政府和环境局也希望和公众一起探讨如何建立更强的共同责任感,让人们在维持家园清洁方面更加积极,并懂得善用资源来保护环境。

从国民服役人员黄文斌(23岁)身上,可看到公众教育的成效。他不仅会在用餐归还托盘后主动把桌面擦干净,还很有环保意识,尽量不买包装饮料,不打包食物,以减少制造垃圾。

他说:“我觉得现今青少年基本上都会注重个人卫生,让自己保持干净整洁。他们也不会想要被人看见自己把地方弄得脏兮兮,因为会觉得很不好意思。随着更多环保政策的推出,如饮料瓶罐退费制,我想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为保护环境出力。”

毕业自理工学院的黄文斌将在服完兵役后,加入亮星控股成为管理培训生。在这个鲜少有年轻人感兴趣的行业里,他希望通过发展工程解决方案,帮助清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模式。

人力不足转靠机器

拥有23年历史的亮星控股目前为本地八个市镇理事会、樟宜机场、商场和学校等提供清洁承包服务,旗下清洁工有1600名。

陈玮滢说,这个行业面对的棘手问题是难请人,以及员工年纪偏大。对此,公司已经另寻他法,尝试用机器来代替人力。

公司曾获得国家环境局的生产力提升计划(Productivity Solutions Grant)补助,添购了一批清洁设备。像道路清扫机、自动地板清洁机等机器,可以减少年长清洁工的体力消耗,同时提高生产力。

“教育公众保持清洁是政府的挑战。身为雇主,我们的挑战则是鼓励年长员工学习使用机器,两者都势在必行。”


免费报名 参与对话会

联合早报和国家环境局诚邀你参与公众对话会——“不关我的事?维护公共清洁,全国如何携手前进?”,与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公共卫生理事会会员符传丰博士、亮星控股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陈玮滢及慈济环境永续部经理陈苏姗畅谈想法。

日期: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 时间: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30分 地点: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大楼(40 Scotts Road)

请点击go.gov.sg/fsg-nea-pcc报名。活动报名于3月12日截止,名额有限。唯有获得电邮通知者可出席活动。

【本文由国家环境局与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