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宣仪坦言,义工课题涉及很多不同因素,包括不同人所在的人生阶段,以及他们对做义工的期望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也有不同的资源和考量。这让她们在刚开始时不知如何着手。
人手和资源短缺之际,义工是社会服务机构运作的一大支柱。要如何留住没有雇佣约束的宝贵的义工,一名大四学生就以自己做义工的经验为出发点,制定了101个锦囊妙计,帮助机构打造更有价值的义工体验。
何宣仪(24岁)十分热衷于提升孩童福利,多年前就开始在不同社会服务机构做义工,为低收入或有需要孩童补习等。她发现,这些机构或许容易吸引热心公众上门帮忙,但如何留住他们成为长期义工是一大挑战。
“与义工接洽不是易事,许多机构的职员又须身兼多职,在受益者和义工之间两边跑,难免会忙不过来。这是导致义工流失的原因之一。”
就读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何宣仪于是在大四时,决定以义工管理为主题进行毕业专题作业。无独有偶,她的其他三名组员各自都有做义工的经验,于是四人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了The Valued Volunteer(意为受重视的义工)计划。
何宣仪坦言,义工课题涉及很多不同因素,包括不同人所在的人生阶段,以及他们对做义工的期望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也有不同的资源和考量。这让四人在刚开始时不知如何着手。
小组通过调查和深入的焦点小组和个别访问,收集了近300名义工的反馈,并制定了101个相对应的建议。这其中就包括让义工尝试不同方面的工作再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鼓励义工回顾经验和收获等。
何宣仪说:“我们和五六十个大大小小的社会服务机构分享了义工的看法和我们的建议,获得了不错的反馈。尽管问题不会一夜间完全解决,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有助机构留住更多义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