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经理转行种蘑菇

33岁的杨伟皓曾是信贷经理,疫情时回国开设蘑菇农场,不使用任何农药,种植市场上较少见的菇类。(谢智扬摄)
33岁的杨伟皓曾是信贷经理,疫情时回国开设蘑菇农场,不使用任何农药,种植市场上较少见的菇类。(谢智扬摄)

字体大小:

创业前,杨伟皓观察了本地市场对菇类的需求、有哪些现有业者,以及超市在销售哪些农产品。他说,这行竞争激烈,为脱颖而出,他们选择种植市场上较少见的蘑菇。

33岁的杨伟皓曾是信贷经理,旅居美国七年,闲暇时喜欢露营,会在森林采摘可食用菇类带回营地烹调。冠病疫情暴发后,他选择回国为本地农业献力,开设蘑菇农场,不使用任何农药,种植市场上较少见的菇类。

杨伟皓受访时坦言,突然转行,还是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父母虽然没说什么,但也不是太开心。“父母的观念可能还是比较传统,但他们参观农场设施后,发现原来我不是在烈日下锄地,而是经营室内农场,就比较能够接受了。”

他的农场Golden Cap Farm位在三巴旺一带,虽然占地仅1800平方英尺,但通过垂直耕种,每年可生产约5公吨菇类。

杨伟皓说,冠病暴发时,大家对这个病毒毫无了解,也没有疫苗,他为了安全起见决定离职归国。农业向来是杨伟皓的兴趣,恰巧我国当时也在追求“30·30”愿景,即在2030年生产足够粮食来满足新加坡人三成的营养需求。杨伟皓因此想成为本地农业社群的一份子,支持这项目标。

创业前,杨伟皓观察了本地市场对菇类的需求、有哪些现有业者,以及超市在销售哪些农产品。他说,这行竞争激烈,为脱颖而出,他们选择种植市场上较少见的蘑菇种类,如帝王蓝平菇(King Blue Oyster,帝王菇和蓝平菇的混种菇类)。他们的菇类也不用农药种植。

杨伟皓说,他们目前每周供应约50公斤菇类,给酒店、餐馆和餐饮供应商。“我们很幸运,这方面的需求很好。厨师们总是在寻找新材料和新替代选择,因为如今素食主义和纯素主义(veganism)兴起,消费者也在寻求不同口味的素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