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本地的宠物数目因需求增加而上升。人们对幼犬的需求大增,促使纯种幼犬的售价从疫前平均5000元一只,大涨到疫情期间1万2000元的高峰,近来则降至9000多元。除了猫狗,体型小巧的仓鼠、兔子、天竺鼠等更受欢迎。宠物数量增加,推动宠物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却也带来了不少隐忧——兽医和兽医助理的短缺愈发严重、训犬师素质参差不齐、宠物寄宿和看护中心的服务不到位,甚至发生宠物被虐等问题。这期的《实况报道》探讨本地兽医如何应对。
动物诊所的柜台前,狭小空间里的四人看来有点不耐烦,一人不时安抚着怀中猫笼里的猫,一人紧拉着狼狗不让它接近猫,还有一人不停地来回踱步,一人坐在椅子上滑手机,身边纸箱里蹲着一只净白羽毛的观赏鸡。
柜台的高墙后,一名兽医和两名兽医助理正抢救着误吞蜗牛、全身颤抖的贵宾狗;另一张病榻上,三名兽医助理和一名兽医正压着一条大狗,准备拍X光;隔间的年轻兽医则准备给眼睛肿胀的乌龟喂药。走廊上,另一名兽医助理正快步走,准备检查刚动完手术的小猫是否已从麻醉中苏醒,随时汇报给为乌龟看诊的兽医和在外等候的饲主。
柜台前的诊所大门,这时走进一对男女,牵着狗环视一圈后,就猛按柜台的桌铃,问了几次“哈罗!有人吗?”,转头对狼狗饲主投诉,“预约有什么用,我们在门外已经等了45分钟,现在连护士都看不见!”声量之大,足以让柜台后忙碌的兽医和助理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