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街头,寄人篱下,都是无家可归的表现形式,背后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在“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无家可归意味着生活颠簸,一颗心无处安放。本期《实况报道》与无家可归者、社工和学者面对面,探讨造成人们难以脱离露宿状况的原因,以及从上游着手,处理这个盘根错杂问题的支援措施。
53岁亚力(化名)与父亲联名拥有一间组屋,但他年轻时酗酒好赌,被父亲赶出家门。
虽已洗心革面,他始终无法与父亲和好。由于不曾办理组屋除名手续,他无法申请自己的组屋,30年来露宿街头。
因习惯了餐风露宿,他之前对庇护所颇为抗拒。随着年纪渐长,身体状况欠佳,他半年前接受天主教福利协会的援助,住进协会的一家庇护所。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