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特需者即将尝试攀登日本富士山。他们要克服身体缺陷,通过强度体能训练来增强体力和意志力,在攀登高地的同时锻炼攀越“生活高山”的毅力和勇气。
这个由基督教青年会(YMCA)主导的登山行动定8月份出发,参与者共25人,其中10人是22岁至33岁的特需青年,其他包括特需者监护人、义工和教练。为了这次的挑战,他们接受为期12周、每周两次的强化体能训练。
中区市长潘丽萍星期五(6月16日)为这个登山行动主持启动仪式,并同特需大使们一起绘制登山队要带上山顶的旗帜。旗帜上满是致给特需登山者的鼓励与祝福,写上“韧性”“成就者”“力量”“包容”等意义特殊的词语,期盼他们完成挑战。
潘丽萍也是一位特需者的母亲。她致辞时说:“富士山是我们要攀登的高山,但在特需群体、个人和他们的家人与看护人的日常生活,必须攀登的高山还很多。今天在新加坡,我们设法通过各种项目来为他们开拓空间……因此,当这些项目推出时,请给予支持并参与其中,让一切变得更好。”
这不是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推出富士山攀登挑战。2019年,青年会办了同样的活动,也筛选了10名特需登山者接受了数月的强化训练,最终上了山却因为天气不佳而没能登上山峰。
2021年和2022年,因冠病疫情的关系,登山挑战改在线上进行,让公众与特需者一起通过步行、跑步、远足、骑脚踏车完成125公里的路程,或爬楼梯向上累计完成3776米,以象征攀登富士山。
这一回,挑战者至今完成了两周的体能训练。为加强耐力和锻炼心理素质,他们每周的训练强度很大,包括负重五公斤、手握登山杖上下40层楼梯至少三次,还通过远足尝试和适应各种山路情况等。虽然训练很吃力,但这些挑战者每次都坚持完成训练,只为了心中那份期待。
第一次参与登山挑战的萧逸仁(31岁)自幼患全面性发育迟缓,但却是个游泳健儿,曾代表我国参加特殊奥运会。他说:“我从2021年就开始参加训练,希望能够登顶,证明我们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这次挑战也是为了筹集20万元,用来支持职业培训和社会发展计划,协助有特殊需要的、高危和生活中有需要的青年独立、充实且有尊严地生活。
基督教青年会也与高岛屋百货公司(Takashimaya)合作,7月1日开始售卖300套由四名特需者设计与绘图的盘子。每套有四款设计的盘子,设计图样以日本特色包括富士山和樱花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