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突击营连续20年夺得新加坡武装部队最佳作战单位奖项,这也是第一突击营第37次获得这个荣誉。
今年共有18个常备单位和12个国民服役单位,获得新加坡武装部队颁发的奖项。除了第一突击营获颁最佳作战单位,今年其他得奖单位包括连续四年获得最佳战斗机中队的第143中队、第四次获得最佳舰队奖的奋勇号(RSS Valiant)、以及蝉联最佳战备炮兵单位的第295炮兵营。
通过严谨的训练增强队员的信心,是第一突击营连续20年成为最佳作战单位常胜军的关键。
第一突击营所借助的科技和设备,包括设在巴西立军营突击队训练学院的空降部队训练设施(Airborne-Trooper Training Facility)。建筑结构酷似过山车的跳伞训练设施让学员可一次过执行跳机、滑翔和着陆等高难度动作,以备他们在进行真实的跳伞前就能熟悉这些动作,有信心面对任何突发情况。
素有“红帽兵团”之称的突击队员会在九个星期的基本军训,以及针对如医疗、爆破或领导力等的专业培训后,接受跳伞培训,包括到空降部队训练设施操练。队员必须完成至少五次跳伞,才能成为合格的突击队员。
陈睿霖:训练助队员克服恐惧建立信心 促成获奖
第一突击营营长陈睿霖少校说:“训练除了是传授技能给队员,更是让他们克服恐惧的方式。训练设施为我们提供安全和现实的训练环境,让所有突击队员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信心。 正是这种战斗精神和信心,有助于每一次任务的成功,促成我们获得最佳作战单位。”
担任队长的宽吞 (Khant Tun,19岁)三级上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一开始,跳伞看起来很可怕,但在模拟情景下接受培训让我建立信心,在实际跳伞时能安全着陆。我认为能跳伞是突击队队员具备的特质。”
虽然这已是第一突击营第37次获得最佳作战单位奖,但陈睿霖少校强调,得奖不是理所当然的。他说,第一突击营的每一名队员都须不断在各方面提升自己,才能维持卓越的表现。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第一突击营也会继续利用科技提高系统和流程效率、优化战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