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伊蚊繁殖高峰期,两款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设计的抓蚊机器人,已经投入服务,抓伊蚊的效率比传统捕抓手段高出五倍至八倍。
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设计研发的抓蚊机器人取名“蜻蜓”(Dragonfly)和“鲤鱼” (Koi)。外型设计较大的“蜻蜓”专门负责户外面积较大场所的捕抓行动,较小的“鲤鱼”通常用于办公室和住家等室内环境。
“蜻蜓”机器人的设计很奇特,它戴着一顶尖尖的斗笠,用来保护顶部的紫外线灯和捕抓蚊子的隔间,在户外下雨的时候就不怕淋湿。小巧的“鲤鱼”设计则是圆圆的,接近一般常见的室内扫地机器人,体积大小和操作原理也与扫地机器人差不多,充足了电源后,就能自由在室内边移动边抓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