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中心明年翻新 改造成重点研究园区

海水养殖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实验缸旁放置小容器,收集鱼的排泄物,通过检测排泄物,找出鱼无法吸收的成分,进而调配出可促进鱼生长的饲料。(曾坤顺摄)
海水养殖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实验缸旁放置小容器,收集鱼的排泄物,通过检测排泄物,找出鱼无法吸收的成分,进而调配出可促进鱼生长的饲料。(曾坤顺摄)

字体大小:

成立20年的海水养殖中心,预计明年初开始分阶段进行翻修提升工程。它将成为新加坡水产养殖的重点研究园区,推动我国成为国际水产养殖领域的合作知识交流中心。

新加坡食品局去年制定“水产科技园”蓝图(AquaPolis),规划本地水产养殖未来研发方向,以海水养殖中心(Marine Aquaculture Centre)作为核心研究设施。

料耗时两三年完成翻新 将增设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为满足科研需求,坐落在圣约翰岛上的养殖中心将分阶段翻新,工程预计耗时两三年完成,中心在这段期间仍会继续运作。

至于会增设哪些设施,食品局城市食品科技署(水产养殖)署长江俊辉博士星期一(8月14日)受访时说,中心会增加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即实验用的鱼缸。一些可做的实验包括养殖密度如何影响鱼的生长,以及鱼的营养摄取等。

养殖中心目前不具备完善的隔离设施。他说,未来若要针对更多品种的鱼进行研究,必须有设施隔离从其他地方引进的鱼,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食品局正在为进一步发展养殖中心的前置策划工作招标,包括为“未来的养殖中心”选址。

江俊辉透露:“我们希望将来可以吸引更多人到新加坡来从事科研,了解业界的需求。未来是否有协同增效作用,这决定了我们是否要继续留在圣约翰岛上,或搬回本岛,又或是一部分作业在圣约翰岛,一部分在本岛。”

水产养殖研讨会强调海鲜领域重要性

为庆祝养殖中心成立20周年,食品局星期一主办水产养殖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分享心得。

人力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为活动致辞时说:“海鲜是我国农业食品领域的优先发展领域,因为它是可以高效且持续生产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他说,自成立初期,养殖中心就对本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宝贵贡献。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心将在国际水产养殖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作为合作和知识交流的中心,与国际社群分享并向他们学习全球最佳作业方式。

养殖中心这些年的贡献包括设置高密度室内鱼苗孵化场、与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改善亚洲鲈鱼的基因,与新加坡政府科技局合作研发轮虫点算技术等。

轮虫是一种浮游生物,是刚孵化鱼苗的主要食物。过去,饲养员须花上40分钟来点算样本中轮虫的数目,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只要拍下样本的照片,应用就能在一分钟内完成点算工作。

本地渔场业者Singapore Aquaculture Technologies首席技术官福格特曼博士(Michael Voigtmann)形容,养殖中心是本地渔场经营者的“好伙伴”。

福格特曼的渔场会定期向养殖中心购买鱼苗。他说,养殖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本地的养殖环境和鱼群可能感染的疾病都非常熟悉,除了供应鱼苗,还能协助渔场排查和解决一些问题,海外供应商就无法提供这方面的售后帮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