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传统戏曲、参观文物,以及聆听导览了解墓碑背后的故事……非盈利艺术慈善机构天猛公艺术基金会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学院呈献“2023年天猛公中元节”,邀请公众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中元节习俗和华人丧礼文化。

为期两天的“2023年天猛公中元节”星期五(8月18日)由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主持开幕,第一晚活动只开放给受邀嘉宾。星期六活动(8月19日)则向公众开放。

天猛公中元节 户外和室内各开展三项活动

天猛公中元节在户外和室内分别开展三项活动。

户外活动包括馀娱儒乐社呈献《京城会》《武松杀嫂》和《存忠情》等剧目的吉祥戏潮剧选段表演,以及由资深媒体人林仰忠讲述中元节民间小故事、中元节由来与意义,以及新加坡中元节的习俗。

武吉布朗学会(All Things Bukit Brown)的创始人和义工,则带领访客参观天猛公收藏的坟墓文物。本地著名寻墓人吴安全是学会创办人之一。他和义工会从墓碑雕刻的象征意义,讲述华人传统孝道和祭祖习俗。“墓碑有很多故事待人们去挖掘,希望这次活动能激发公众对墓碑的兴趣,鼓励他们参观武吉布朗坟场的导览活动。”

延伸阅读

天猛公中元节活动对公众开放
天猛公中元节活动对公众开放

天猛公室内则举办三项展览。其中一项是名为“我们的遗产”的中元节文物展,展示的文物包括先驱人物章芳琳(又名:章芳林)的神主牌、钟馗画像,以及农历七月初七拜祭“七姐”习俗的微型桌椅等。

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艺术学院学生则呈献当代艺术展,表达他们对中元节意义的诠释。此外,本地艺术家陈美美(Debbie Ding)和总统青年艺术奖得主王建斌分别呈献《坠落》和《异界的天猛公》虚拟实境(VR)作品,让访客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中,从不同的视角领略天猛公的历史和故事。

担任天猛公中元节咨询顾问的国大历史系助理教授谢明达说,活动除了呈现中元节习俗,也鼓励人们思考有关华人丧礼和相关文化的意义。“我们希望活动也能吸引不同种族的新加坡人来观赏,促进文化互动与交流。”

天猛公中元节于8月19日傍晚6时至晚上10时,在天猛公路28号(28 Temenggong Rd S098775)举行,公众如有兴趣前往参与,无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