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呼吁社会大众或机构采取实际行动,为延缓气候变化尽一分力?关心“低头族”现象,想奉劝年轻人别太专注使用手机,以致忽略安全或身边的人?
无论课题大小,只要在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或有改善建议,即日起可投函至《联合早报》言论版即将开辟的《交流站·青年视角》新园地,争取发表机会。《青年视角》9月6日起每周三将刊登学生的投函。
《交流站·青年视角》是《联合早报》配合百年报庆版面革新,所推出的新版面,目的是扩大与青年读者的接触。
《联合早报》星期一(8月28日)在中正中学(总校)举办首场《青年视角》校园工作坊,由言论组评论员李跃汉讲述议论文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课题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约90分钟的工作坊中,李跃汉为学生勾勒写作手法几大要点,包括准确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等细节、具体描述所观察的现象或事件、清楚说明事件的影响,以及提出解决方案。至于题材,他鼓励学生就广泛课题坦诚地抒发看法。
逾100名学生参与了这次活动,他们不仅踊跃提问,也在现场实践所学,提交自己撰写的文章。学生针对国内外以及身边大小事提出看法和建议,包括环保的重要性、减少食物浪费、如何防止诈骗案件、“低头族”沉迷手机的潜在危险、校园霸凌,以及学生面对的课业压力等。
到场视察工作坊的《联合早报》副总编辑王彼得给学生打气,告诉大家不必把华文表达能力视为投稿的障碍。
“有些学生可能会顾虑,自己还是学生,文章还写得不好,没有信心投稿……其实交流站与其他早报园地不一样,比如不是文艺创作,不追求文字要无懈可击,真正要考验的是你们的理性思维,对社会有没有深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达标了,投函若被选中,交流站编辑会做修饰,确保论述通顺和准确,才会刊登。
三名中二生郭艺林、黄宏卉和林诗婕分别针对男女平等、学生饮食健康,以及邻里的积水问题提出意见,他们现场完成的文章,皆言之有物获得特别表扬。
黄宏卉(14岁)凭着观察及教师和母亲的反馈,指出不少学校食堂售卖零食和油炸等较不健康食品。她建议食堂售卖这些食品时可搭配其他健康选项。
“工作坊锻炼我的组织能力,让我更清楚地把想法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我的观点。”
中正总校校长姚至轩对学生积极认真参与工作坊表示欣慰。
“同早报合作举办工作坊是要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我们的教师经常把时事和生活化课题融入教学。希望学生接下来把投稿交流站视为一种学以致用的方法,认识到学习华文不仅是为了写作文或做理解问答,而是有实在用途,离开校园后也继续接触和使用华文。”
有兴趣投稿的各校或理工学院学生,可将文章电邮至:zbyanlun@sph.com.sg。文章题目注明《青年视角》,投稿者也须注明真实中英文姓名、联络号码或电邮、学生身份,以及就读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