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将改进招聘程序,并鼓励院长和系主任招聘学术人才到国大任职时更为积极主动,与相中的人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吸引他们加入国大。
招聘培养人才是首要任务 得针对性个人化不“撒网”
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星期五(9月8日)在国大荣誉奖颁奖礼上致辞时,鼓励国大的院长、各系的主任和教职员,把招聘和培养学术人才当做首要任务。
他说,国大20多年来招聘人才的方式是到处“撒网”,例如在大学招聘网站或顶级期刊上刊登招聘广告,等待感兴趣的人回应。
“国大现在可以利用我们建立的网络和对各领域的了解,以更具针对性和个人化的方式来招聘,不再采取被动的姿态。这将使我们与其他学府区别开来,让我们更有效、更好地说服我们想要的人才加入。这就好比从使用约会应用,转向对特定目标的追求。”
陈永财也提议,教授们可通过发送个人化的电邮,亲自向他们看上的人才介绍新加坡、国大及这个地区所能提供的机会。
“多数人一般不会优先阅读群发电邮,但我们经常会阅读并重读那些专为我们亲笔写的信息。一封个人化的电邮能让人感受到对方的目的与诚意。”
他说,国大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才招聘。与潜在的人才保持良好关系,向他们发出国大重视人才的信号,他们或许会在时机成熟时选择加入国大,或向国大推荐其他合适的人选。
陈永财指出,国大人力资源办公室正与各院系人力资源负责人密切合作,继续改进招聘流程。
六人获颁国大荣誉奖 贝烈炜郭锦彪获最高荣誉
今年有六名优秀教职员、研究及专业人员获颁国大荣誉奖。
获最高荣誉“杰出服务奖”的是国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办公室高级顾问(学术任命与卓越研究)、国大杨潞龄医学院生化学系杰出教授贝烈炜(Barry Halliwell)和新加坡国立超级电脑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电机与电脑工程系客座教授郭锦彪。
郭锦彪毕业自国大,是一名工程师。他从2004年起担任国防科技研究院总裁12年,之后也担任国防部的首席国防科学家五年。
他受访时说,为国防部服务40年间,有机会见证并参与许多国防项目。“我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建立本土的国防科研,并为新加坡装部队提供先进的国防技术。”
郭锦彪对获奖感到荣幸。“我也希望这个奖项能提高公众对国防部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和贡献的认识。”
获得“大学研究成就奖”的是杜克—国大医学院研究高级副院长、癌症与干细胞生物学重点研究项目的陈文炜教授。
在冠病疫情期间,他领导成立新卫检验室(Stronghold Diagnostics Lab),这是本地最大的冠病检测设施之一。
他说:“我们当时面对许多挑战,在病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成立检验室的时间十分紧迫,也因缺乏国际供应链而须跟其他供应商采购物资,另外还得确保临床检测准确无误。”
陈文炜也为全国精准医学计划做出贡献,包括参与建立全球最大的多种族亚洲人群基因数据库,加强对亚洲疾病的研究,并改善临床实践。
今年的“杰出年轻研究员奖”得主是国大人文与理学院化学系的许民瑜副教授和哲学系的丘学明教授。
“杰出教学奖”颁给国大英文交流教学中心李桂清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