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法证调查,一般是在罪案发生后针对案件展开,内政科技局法证专业研究中心将提升法证技术,找出罪案或意外的“前兆”,通过建立“预知能力”避免悲剧发生。

内政科技局法证专业研究中心署长林靖静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心旗下的法证人员,会为新加坡警察部队和中央肃毒局等内政团队机构提供帮助,到案发现场搜集证据以及为调查员提供意见。

她说,意外或罪案的发生,会衍生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法证技术能尝试为这些问题找出答案。法证人员到场后会先专注于保留和记录现场情况,过后再找出当中的连接。“以目前来说,传统的法证技术主要在于解决问题或解除疑惑,而就这个层面来说,法证技术在我国已经相当成熟。”

林靖静指出,要进一步提升法证技术,中心就得往“白色空间”(white space)发展,如主动根据各种不同的假设进行测试和验证,找出暗藏其中的信息。“我们希望通过法证学习和了解,找出罪案或意外的‘前兆’,从而避免事件发生。”

分析数据了解起因 人工智能和机器取证

林靖静以化学物质火患为例子加以解释。她指当局会在这类火患中派出众多消防员,也会动用不同资源灭火,但法证人员只有在火势扑灭之后才会进入现场搜证。“我们今后不会只专注于一起火患,而是将所有涉及化学物质的火患相关数据一并整理,看看能否找出共同或相似之处,更好地了解火患起因。”

延伸阅读

【早知】现代科技助力 如何提升传统法证搜证?
【早知】现代科技助力 如何提升传统法证搜证?
跨系修法证科学 学破案还原真相
跨系修法证科学 学破案还原真相

林靖静说,中心也善用人工智能和机械进行学习,例如以无接触方式在现场提取指纹和其他线索,或者在分析文件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亲笔签名和打印签名等。除此之外,在爆炸案现场,当局现在也会出动无人机从高空俯瞰,全方位记录现场情况。

除了管理和收集现场信息之外,中心也通过研究和提升法证能力,更好地协助不同的内政团队机构。其中,在2020年推出的综合虚拟犯罪现场系统就是一个实例。

法证人员过去都依赖素描和照片来还原罪案现场,综合虚拟犯罪现场系统能更好地辅助还原现场的工作。该系统备有捕捉360度画面的摄影机,能无死角记录现场情况,过后再将照片、素描等不同素材合成3D景观,让法证人员和调查员能更全面分析和了解事发现场情况。

混合现实科技 提升训练效率

除此之外,当局也在训练上运用科技,通过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科技训练系统,让法证人员学习血溅形态分析技术。该系统旨在让法证人员通过分析现场血溅的形态,推算出伤势是如何造成的。

刑事侦查局重大罪案调查组组长林丽诗受访时说,与内政科技局人员的合作,大大提升了训练效率。“以前的训练,需要在地板和墙壁贴上不同白纸,然后用红色颜料‘制作’不同血溅形态,耗时又耗力。新的训练系统让学员有身历其境的感觉,我们也能随意改变血迹,提升训练效率。”

林靖静指出,法证是一门应用科学,包含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当局近来也努力招聘不同领域的人才,希望接下来能够继续发展本地的法证技术。“我们会继续朝白色空间的领域发展,提升团队的前瞻能力,更好地了解不同罪案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