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交通管理局正检讨德士和私召车的“点对点”载客服务业结构和监管框架,包括改善车队供应的稳定性,以确保这类服务能持续满足乘客需求。

有关检讨工作预计最迟明年第二季完成。

陆交局星期三(9月13日)发文告说,有关检讨着重在三大目标,包括改善点对点服务(P2P)供应,确保稳定,例如深夜时段的载客服务偶尔会短缺。

当局也希望加强服务的韧性及包容性,满足轮椅使用者和有小孩的家庭等不同群体的需求。

陆交局已开始与劳资政伙伴展开讨论,同时也商讨了采纳更清洁能源车队,以及鼓励司机和乘客保持优雅行为的重要。

在今年上半年,点对点领域约有6万3000名活跃司机,比去年第四季多出约15%。每天的平均载客量则从2020年11月的51万7000趟次,增至今年7月的61万3000趟次,增幅为18.6%。

这是自2020年10月点对点载客服务监管框架生效以来的首个检讨工作。

德士对需求高地点与旅客和不谙科技乘客仍重要

陆交局指出,过去约三年来,这个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例如乘客和司机更倾向于使用召车应用打车或载客,导致传统德士服务需求下降,使得在路上穿行的德士减少。但与此同时,在樟宜机场等需求高的地点,以及对游客和不谙科技的乘客来说,德士仍扮演重要角色。

全国德士师傅协会和全国私人出租车司机协会顾问杨涴淩在脸书贴文指出,司机面对的挑战包括燃油和车租等成本持续上涨,疫情后,他们也得驾驶更长的时间以维持生计。

延伸阅读

与“雇员”和“自雇者”区分 召车与递送平台人员或归纳为“工作者”
与“雇员”和“自雇者”区分 召车与递送平台人员或归纳为“工作者”
德士和私召车乘客满意度下滑 对私召车等候时间较不满
德士和私召车乘客满意度下滑 对私召车等候时间较不满

“点对点服务的一些主要转变包括司机老龄化、年长的司机可能不熟悉科技,以及网络叫车和路边截车服务模式的融合,都须要重新检讨这个领域的长期发展。”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博士(Walter Theseira)认为,要确保全天公路上都有足够的司机会是个挑战。这是因为不像公共交通有政府给予的运营和车资补贴,点对点领域是由市场力量驱动。

“陆交局10年前就已规定德士在繁忙时段要有至少85%的车队在路上载客,但是没有乘客的空车,到头来却是由司机自己承担成本。如果再把这套方法用在私召车,恐怕只会让更多司机迫于压力而退出行业,加剧司机供不应求的情况。”